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

名校刁鑽小一面試題 網上熱傳 「clinic與hospital分別?」 「給你1萬元會買什麼?」

(明報)9月29日 星期一 05:05

【明報專訊】入讀明年小一的報名季節展開,33所私立或直資名校的面試試題疑於網上曝光,個別名校除要求面試以廣東話、英文及普通話三語答題外,部分試題對於年僅5歲的幼稚園高班學生來說相當刁鑽,如需以英語回答「診所(clinic)與醫院(hospital)有何分別?」、「如果給你1萬元,你會買什麼?」等。有名校證實部分試題屬實。有校長表示題目艱深,「我都未必獲取錄」;家校會主席黃寶財直言標準問題及答案的操練愈多,子女愈易緊張及不懂應變,弄巧反拙。

聖保羅 校長﹕部分試題屬實

  逾4萬名學童為爭入心儀學校備戰,網上討論區近日流傳「09升小一全新版本面試試題」,涵蓋33間直資及私小,包括競爭激烈的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 附屬小學、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、聖保羅書院小學、拔萃女小學、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等,部分題目艱深,如「If I give you $10000, what will you buy?」、「請用普通話唱出一首兒歌」(見圖)。

  聖保羅書院小學校長陳陳慕珍聞悉有家長「掌握」學校面試題目後,表現得有點驚愕,並指部分試題屬實。她說,校方面試時會就考生反應提問及討論,沒有一套指定題目,也不會發問學生未經歷過的事物,學生毋須背誦標準答案。陳太 指校方以往均是打開門面試,估計有家長結合了歷屆題目,整理為最新版本。

懂得答案非取錄關鍵

  有校長提醒家長勿刻意訓練子女,令小朋友徒添壓力。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校長丘日謙得知部分流傳題目時笑說﹕「嘩!咁難,如果你或者我去面試,都未必獲校方取錄。」丘指自己沒有特定面試題目,只會與小朋友聊天,「學生獲取錄與否不在於是否懂得答案,最重要是小朋友夠真」。

  香港培正小學校長李仕浣說,校方面試題目每年不同,今年題目未落實,網上流傳的試題是誤導家長,散佈者的做法值得商榷。李強調,校方向家長表明毋須刻意訓練子女,只會考 核他們跟陌生人說話時的舉止談吐。

 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校長羅錦麗亦指出,校方重視學童自然流露的一面。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稱,一般學校多會向小朋友提問基本常識,家長預早做妥應對訓練無可厚非,但不能「死操爛操」。

  家校會主席黃寶財說﹕「家長愈刻意訓練,小朋友愈容易『撞板』」。他表示,校方稍為更改字眼發問,小朋友便會慌失失而不懂應對,呼籲家長從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閱讀及討論才是上策。

  家長梁小姐看過題目後大呼恐怖,「一個5歲的小朋友怎會識答?」她指女兒去年到多間學校面試,曾被問香港有多少條過海隧道,女兒當然不懂答,梁小姐期望校方提問具創意的題目。

明報記者 蔡惠華 馮樂琳

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

現代說書人

  四大章回小說:《紅樓夢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,由誕生至今仍然「光芒萬丈長」,廣受歡迎。

  今時今日教育普及,只需略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,獨力嚼完一本章回小說並不是難事,況且現在多有專人注釋的版本。不過,古時候中國社會普遍民智未開--那時候的教育,只有處於封建制度頂端兩、三層的人才有資格碰,平民根本沒機會知道甚麼是孔乙己,又或者只能粗認幾個字,略知二丁。換句話說,古時候的平民能夠憑自己的知識看章回小說,似乎沒有幾人。可是,章回小說誕生的時候,卻偏偏在草根階層廣為傳誦,而不是知識分子之間。何解?

  這裡先給點提示:請從章回小說的結構特色入手。猜到了嗎?沒錯,既然不能憑自力,那就唯有靠外力。平民不能靠自己的眼睛看明白故事內容,那就聽別人由口中說出來--說書人就是由此而來。章回小說某幾項結構特色如:故事分成一回一回、開首略提上回大綱、結尾的「欲知後事如何,請看下回分解」等等,其實都是為了方便說書人說故事而設的。

  說書人地位雖不高,但對民間卻很重要。本文開首說明過,古時候平民沒甚麼機會贍仰聖人的教誨,如此一來,聽說書人說故事,已經是學習做人道理的最好機會。雖然以今天的角度來說,章回小說中各方面的價值觀似乎有可斟可酌之處(如水滸傳描述的一眾好漢,其實跟現代黑社會沒甚麼兩樣),但那時候對平民來說卻已經很夠用了。至於說書人另一天職,當然就是娛樂廣大平民。

  說書人的閱歷通常比平常人豐富,這是因為故事中各式各樣各階層的人都有,而說書人都要摸清楚他們的性格、氣質。只有這樣,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才能夠活靈活現。皇帝的語氣表情如何、倒馬桶的語氣表情又如何,都得搞清楚。另外,每當說到武打場面時,總不免要即興耍個兩三招,就算不耍也得說個威震全場的招式名字,所以武術又要沾一點邊兒。為了飯碗,說書人總要吸收不同範疇的知識,說起來還蠻厲害的。

  不過,時移世易,傳統的說書人已不復見,一來是因為社會形態轉變,二來是人民素質提升,不需再倚賴說書人吸收資訊,我由出生到現在也沒見過就是(就連回鄉探親也沒見過)。心想說書人消失良久,大概很難去設身處地感受聽眾心弦緊扣故事情節的感覺。但是!所謂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」,偶然的機會,讓我看到--原來某類人說起話來,竟然有說書人的影子!而且,這類人還經常出現在你我之間!

  這類人就是所謂的「三姑六婆」。就以我的經驗說說看:話說某天,我往「大X樂」與朋友聚面。正聊著間,聽到鄰桌有位「高人」侃侃而談,內容是近期發生的三單大新聞:X亞銀行謠言、毒奶事件、深圳舞廳起火燒死港人。只聽此人天花亂墜,單說X亞銀行事件,已經極為精采,大揭銀行內部臭史,當中分析得層次分明,邏輯井然,大力吹噓自己「把積蓄立即全部轉放其他銀行」的威水史,唬得同桌其餘三位未照辦煮碗的師奶如坐針氈。若非我抬頭一看,而只單憑拙耳聆聽的話,肯定會誤認他就是銀行的高層人士。

  再說近期鬧得亂哄哄的毒奶事件。只見此人七情上面,先是精確口吻,細細說明奶農養牛的過程,例如用甚麼飼料餵牛、甚麼時候牽牛去搾奶、怎麼個搾法、搾出來的牛奶如何儲存等等;中途突然轉成義憤填膺,金剛怒目,極力痛斥污染牛奶的無良小人,應該處以甚麼甚麼刑罰。始料不及的是,竟然還考慮量刑起點;最後又變成慈悲滿胸,觀音目眉,關懷起奶農起來,當然少不免要說說,中國應該如何體恤賠償方為合理。 同桌的三名師奶同樣為之悲愴,一同惋惜起來。

  精采!太精采了!就像有四張臉的阿修羅一樣,短短十幾分鐘,已經跨越了不同的時空,演活了不同的社會階層,我不禁要拍案叫絕,大力讚嘆。不過,大X樂始終是公眾地方,為免惹人白目,最終還是抑遏下激動心情,繼續靜靜聆聽。

  最後是深圳舞廳起火的意外。這時候,突然一股陰霾籠罩「高人」的臉,而且顯得猶有餘悸:「佢D火燒到『含砍』聲,D濃煙係咁『標』出鋪頭外面,成間野都俾火燒到黑晒!」聲音雖然響亮但藏不住恐懼,令正在看書的我終究不得不抬頭,確認一下眼前這位「高人」是否其中一名是次火災的生還者。

  可惜,「高人」終於要離席。就在話題完結幾分鐘後,「高人」在我不為意時離開了大X樂。當我再次回望,發覺「高人」離開了,實在忍不住問坐在身邊的友人:「佢幾時走架?」「無幾耐。肯定又趕住出去橫遊世界,增長知識。」我的朋友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