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今日晚上約八時左右,我代表遊導出使頌安神聖公會的義工團體,職責是當遊戲帶領技巧的顧問。糟糕的是,我由耀安出發,快走到頌安神聖公會時,突然發現--放在襯衫胸口袋裡的銀包不見了!當時心中先是稍吃一驚,隨之而來的是連串的「Oh sit」,稍微揣測一下聚會還有多久才開始之後(當時沒帶手錶,也沒帶電話),決定立即馬力全開往回找,結果找不到。
時間緊逼,唯有去到頌安神聖公會後,從長計議。到達之後,碰到另一位遊導代表,說本來只是當技巧顧問的情況有變,因為義工成員準備不足的關係,現在須要親身上陣帶領遊戲。聽到這裡,心裡面一連串的「Oh sit」,變得好像的士高裡DJ捽碟一樣不斷重覆播放。算了,遊導形象要緊,惟有暫時把銀包掉了一事拋諸腦後,專心想想有啥遊戲,可以同時讓三歲小孩至八十歲老人一起玩。結果也不過選了大電視跟某一簡單動作遊戲。
十來分鐘後,進入禮堂,開始。首先是一位義工帶領遊戲「機械人」,中規中矩;接著是第二位義工帶領遊戲「殺手」。幸好第二位義工的提醒,順水推舟,由我親身上陣,再帶領多一局的「殺手」,時間就這樣耗到完場為止,連原先預備的遊戲都不用上場了。
聚會完結後,立即按前來路線回去尋找,結果也是未能尋獲。回到耀安神聖公會,墨子與青蛙軍曹立即走來詢問是否掉了銀包,然後提議在食飯前到警署走一趟報失。我生平奉公守法,想不到第一次入官門竟然是因為銀包掉了。搞了一回報失手續,警方說沒有撿到我的銀包,唯有先去食飯,接下來兩三日等消息。
其實掉了銀包,我倒沒有太過擔心。第一,銀包裡只有四十大洋;第二,我的銀包是信封造型,連材料也是特殊的防水可再造紙,所以我在銀包的表面寫上住址,除了令銀包更加像真正的信封外,另一個原因就是在不幸掉了銀包時,可以提醒撿到銀包的人把銀包掉到郵箱裡去。根據以上的理由,我相信應該有蠻大的機會找回我的銀包。再加上墨子與青蛙軍曹的癲喪,食晚飯時依舊笑聲洋溢。
回到家中,上網,打算到面書跟黃金討論區,利用網路的力量尋找銀包時,老媽出來上廁所,順道告訴我,我的銀包現正在前補習老師那裡。大概是撿到的善主,看到我銀包裡的卡片罷?總而言之,銀包尋回了,明天得向前補習老師道謝,還要詢問一下是何方樂善好施的善心人士撿到我的銀包,看看有否機會報答一下他的大恩大德。
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
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
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
相傳佛陀降生時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周行七步,目顧四方,曰:「天上天下,惟我獨尊。」後來佛祖又曰:「人人皆有佛性」,既是世尊之言,豈有不從之理?於是乎絕大部分的人都謹遵佛的教誨,惟我獨尊起來了。
遙想當初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,學生為魚肉,師長為刀俎,學生處處遭老師家長為難,這全因學生未能「惟我獨尊」之故。寫好一本又一本的功課,是理所當然的份內事,若果欠交,家課冊上添一個紅印之餘,回到家中不免一頓嚴厲的責罵。上課的時候,老師抽問學生問題,學生必然先是誠惶誠恐地舉手、然後必恭必敬地站起來回答。不懂得回答而被抽中的,那種心情我很明白,大概像犯了甚麼滔天大罪而不幸被捕,然後戰戰驚驚、頭也不敢抬地緩緩站起來,雙手不斷互相亂搓,或者緊抓褲管,好像上刑場問斬前,法官問你認罪否,然後你汗如黃豆般滴在桌上,口唇顫抖地回答「我不懂」一樣。至於校內犯事,例如欠交功課過多、出言頂撞老師、同窗不睦而互毆甚至圍毆等等,都是要留堂的。那時候留堂是很嚴重的事情,因為這代表你是問題學生,說句官腔話,要重點處理。當然,校方常常與家長互通消息,學生留堂之後,少不免回到家再吃一頓藤條抆豬肉,有苦自己知。雖然那個時節深感委屈,但現在驀然回首,我深知,當老師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,既要個別照顧,又要全面關心,既要批改學業功課,又要料理學子情緒。春風化雨,百年樹人,這大概是全因迂腐的禮教遺留下來、所謂「為師的尊嚴」所致罷?
可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,大部分當老師的都輕鬆得很,這對老師來說,應是幸事。隨著平等的風氣越吹越盛,老師既可「獨尊」,理應學生亦可「獨尊」,方合眾生平等之旨。況且新生世代,大概都思想成熟,獨立穩重,口才了得,耳聰目明,對於人生已經有自己一套的了解與堅持,負責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似乎再無用武之地。因此,學生在上課的時候,可以自由聊天交談,甚至乎句句鏗鏘擲地有聲地連珠砲發,研究人體器官及問候對方女性親人也是可以的,其他諸如瀏覽手機打短訊、打電玩、打情罵俏甚至打人,在平等的宏旨之下,都是應該允許的,老師萬萬不能插手。君不見當今莘莘學子,常有以髒話辱罵老師,甚至乎向男老師出拳致敬、抓住女老師然後焚其長髮的情況嗎?這就是老師「惟我獨尊」之過了,各位老師不可不引以為戒。解決之道是,所謂「樹大自直」,觀此等學生之儀表嘴臉,就知道他們大時必定了了,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,這時候老師還硬是要管束他們,何苦來哉?所以上課時只要向著學生唸唸有辭,略作唸口簧狀,偶爾揭一兩頁書,校長在外面經過班房窺探時,讓他看到老師還在盡老師的職責,這樣就可以了,算交了差。至於那群獨立自主的學生,若屢勸不聽,縱使像馬戲團內馴獸師揮一下鞭,而一眾師子老虎猿猴大象不聽令一樣,此時節亦不可急躁,要有老師的修養,繼續做著一個人的獨腳戲就可以了,千萬別老羞成怒,向其揮鞭,否則遭虎爪獅啖象壓猴攀的話,那可說是自招的,沒人可憐。
教育界情況如是,社福界情況亦不差。舉一親身所見所聞為例。某日我坐在神聖公會內,與一眾小鬼玩桌上遊戲,卻看到了一幕驚心動魄的事情。當日,某天真爛漫成熟可愛高貴大方亭亭玉立的實習社工開組,負責與一眾甚有慧根的少爺小姐,弄點飲飲食食的。開組之前,這位社工還跟我東拉西扯,談笑自若;可是大概半小時後,情況急轉直下。話說她的一位組員姍姍來遲,聽說是因為陪弟弟延醫診治,念其親情,其行可惡,其情可憫,我們應該原諒她。只是這位組員進到房間裡頭後,另一位無比尊貴的少爺,正氣凜然,義憤填膺地向該組員冷言冷語道:「遲到就乾脆不要到嘛!」可惜我當時身處大堂,不在現場,否則他那一副天地有浩然之氣、道貌岸然的嘴臉,我相信一定有夠瞧的。理所當然地,有人拋出了一顆球,就得有人接,那位遲到的組員老老實實地,完全接收並消化了這句話之後,立即灶君上身,頭也不回地走出房間。可憐那位實習社工,掌心是肉,掌背是肉,房內的少爺小姐是必定要顧的,可是逃之夭夭的那位組員也是要顧的,真真正正的分身不暇,我猜她那時候必然有種受車裂之刑、被活生生扯開兩份的感覺。後來社工決定要出去抓她回來,只是那位尊貴無比的少爺此時此刻又向社工道:「若然妳出去找她回來,我以後就不來這裡!」社工不理,依舊出去外面抓她回來。出到大堂,好言相勸,只見那位逃離的組員一副前不見古人、後不見來者的委屈態度,心不甘情不願地再次走進房間。不過我最注意的不是她,而是後面苦苦跟隨,像古時服侍紈袴子弟讀書的書童一樣的社工,卑躬屈膝,奴顏婢色,漲紅了臉,呼吸紊亂,一副快要崩潰的樣子,我看她才是真真正正無辜受委屈的人。這個時候我心知不妙,好想站起來走過去安慰她一下,告訴她我知道、我明白。不過她三步併作兩步走回房間去,因此作罷。聽說這時候社工曾經嘗試逗少爺說話,少爺掩著隻耳並躺在地上,作滾地葫蘆狀。接著又過了十來分鐘,只見那位社工奪門而出,口裡小聲說著「我不管了,你們喜歡怎樣就怎樣」,連走快步,那位遲到的組員從後一把拉住。社工站在那兒,不知所措,徬徨無助,垂頭喪氣,雙眼通紅,眼淚汩汩而流。此情此景,我看見也痛心,於是乎不顧牌局,走過去裝一下紳士,遞紙巾,好言安慰;同時望向旁邊,看見兩個徬徨的小孤燕組員,我用唇語啞聲詢問發生何事,兩隻小孤燕搖搖頭作惘然狀。稍後,另一位相熟社工到達現場,我順道退場,回去繼續主持牌局。
事過境遷,晚上我坐在大堂看書,那位實習社工來找我聊天,談到事情的來龍去脈,分析了今次事件中的男主角演技精湛,也申訴了一堆委屈之情。晚上我躺在床上漫想,覺得面對著這麼有個性又敢愛敢恨的新生世代,要求他們理解並包容別人的人,是傻瓜;要求自己理解並包容他們的人,是雙料傻瓜。對於這種新生世代來說,地球是以他們為軸心來轉動的,希望他們為身邊的人設身處地想一下,似乎跟改變地球的轉動方向,使太陽由西邊升起沒甚麼兩樣。「理解並包容他的做法不等於認同」,道理是這樣說,感情方面我則覺得稍嫌軟弱。現在的新生世代很擅長操控人心,用廣東話來說就是「食住你」,加上滿口歪理,使人想飽之以雙拳已來不及了,遑論包容?這個問題上,我始終不願寬大為懷,新生世代要耍酷耍個性,沒關係,放長線,釣大魚,我走著瞧,看看長大之後,社會還會否讓你唯我獨尊。有人說我厚黑,我坦然承認,不過我覺得這種情況之下厚黑一點比較合乎人性。何況「天助自助者」,自己不主動在人格上精進,人家提點是人情,不提點是道理,若果人家提點後反而忠言逆耳,狗咬呂洞賓,這種少爺公主,罵罵又何妨?一股冤屈氣團在肚子裡,常常會弄出病來,罵出來,舒暢多了,身體健康些,也能夠騰出更多空間去接受更多的委屈。所以,面對著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,必要的時候,我總覺得罵罵不妨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自我中心的,何止後生?《漢書 張陳王周傳》:「(張)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墮其履圯下,顧謂良曰:『孺子下取履!』良愕然,欲歐之。為其老,迺彊忍,下取履,因跪進。父以足受之,笑去。良殊大驚。父去里所,復還,曰:『孺子可教矣。後五日平明,與我期此。』良因怪,跪曰:『諾。』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『與老人期,後,何也?去,後五日早會。』五日,雞鳴往。父又先在,復怒曰:『後,何也?去,後五日復早來。』五日,良夜半往。有頃,父亦來,喜曰:『當如是。』」這個故事中的老人,口氣真大,大得像故意挑釁。這個老人家竟然在張良面前,故意把鞋履掉到橋下,然後直呼張良下橋給他撿回去;然後又與張良相約平明橋上見面,張良其實沒有遲到,不過是比老人遲而已,老人竟然說出「與老人期,後,何也?」這種恃老賣老的說話。我想張良當時心中必然叫屈,碰上了一個故意找人麻煩的老人家。中國古代的高人就是喜歡搞這套,來測試一下受驗者的能耐。其實,初生之犢不畏虎,不知天高地厚,有識之士,大可一笑置之;最怕人到老年,憑著一把可以打鼓的老骨頭,到處恃老賣老,睥睨後生,這種唯我獨尊,才真的令人頭痛。
遙想當初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,學生為魚肉,師長為刀俎,學生處處遭老師家長為難,這全因學生未能「惟我獨尊」之故。寫好一本又一本的功課,是理所當然的份內事,若果欠交,家課冊上添一個紅印之餘,回到家中不免一頓嚴厲的責罵。上課的時候,老師抽問學生問題,學生必然先是誠惶誠恐地舉手、然後必恭必敬地站起來回答。不懂得回答而被抽中的,那種心情我很明白,大概像犯了甚麼滔天大罪而不幸被捕,然後戰戰驚驚、頭也不敢抬地緩緩站起來,雙手不斷互相亂搓,或者緊抓褲管,好像上刑場問斬前,法官問你認罪否,然後你汗如黃豆般滴在桌上,口唇顫抖地回答「我不懂」一樣。至於校內犯事,例如欠交功課過多、出言頂撞老師、同窗不睦而互毆甚至圍毆等等,都是要留堂的。那時候留堂是很嚴重的事情,因為這代表你是問題學生,說句官腔話,要重點處理。當然,校方常常與家長互通消息,學生留堂之後,少不免回到家再吃一頓藤條抆豬肉,有苦自己知。雖然那個時節深感委屈,但現在驀然回首,我深知,當老師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,既要個別照顧,又要全面關心,既要批改學業功課,又要料理學子情緒。春風化雨,百年樹人,這大概是全因迂腐的禮教遺留下來、所謂「為師的尊嚴」所致罷?
可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,大部分當老師的都輕鬆得很,這對老師來說,應是幸事。隨著平等的風氣越吹越盛,老師既可「獨尊」,理應學生亦可「獨尊」,方合眾生平等之旨。況且新生世代,大概都思想成熟,獨立穩重,口才了得,耳聰目明,對於人生已經有自己一套的了解與堅持,負責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似乎再無用武之地。因此,學生在上課的時候,可以自由聊天交談,甚至乎句句鏗鏘擲地有聲地連珠砲發,研究人體器官及問候對方女性親人也是可以的,其他諸如瀏覽手機打短訊、打電玩、打情罵俏甚至打人,在平等的宏旨之下,都是應該允許的,老師萬萬不能插手。君不見當今莘莘學子,常有以髒話辱罵老師,甚至乎向男老師出拳致敬、抓住女老師然後焚其長髮的情況嗎?這就是老師「惟我獨尊」之過了,各位老師不可不引以為戒。解決之道是,所謂「樹大自直」,觀此等學生之儀表嘴臉,就知道他們大時必定了了,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,這時候老師還硬是要管束他們,何苦來哉?所以上課時只要向著學生唸唸有辭,略作唸口簧狀,偶爾揭一兩頁書,校長在外面經過班房窺探時,讓他看到老師還在盡老師的職責,這樣就可以了,算交了差。至於那群獨立自主的學生,若屢勸不聽,縱使像馬戲團內馴獸師揮一下鞭,而一眾師子老虎猿猴大象不聽令一樣,此時節亦不可急躁,要有老師的修養,繼續做著一個人的獨腳戲就可以了,千萬別老羞成怒,向其揮鞭,否則遭虎爪獅啖象壓猴攀的話,那可說是自招的,沒人可憐。
教育界情況如是,社福界情況亦不差。舉一親身所見所聞為例。某日我坐在神聖公會內,與一眾小鬼玩桌上遊戲,卻看到了一幕驚心動魄的事情。當日,某天真爛漫成熟可愛高貴大方亭亭玉立的實習社工開組,負責與一眾甚有慧根的少爺小姐,弄點飲飲食食的。開組之前,這位社工還跟我東拉西扯,談笑自若;可是大概半小時後,情況急轉直下。話說她的一位組員姍姍來遲,聽說是因為陪弟弟延醫診治,念其親情,其行可惡,其情可憫,我們應該原諒她。只是這位組員進到房間裡頭後,另一位無比尊貴的少爺,正氣凜然,義憤填膺地向該組員冷言冷語道:「遲到就乾脆不要到嘛!」可惜我當時身處大堂,不在現場,否則他那一副天地有浩然之氣、道貌岸然的嘴臉,我相信一定有夠瞧的。理所當然地,有人拋出了一顆球,就得有人接,那位遲到的組員老老實實地,完全接收並消化了這句話之後,立即灶君上身,頭也不回地走出房間。可憐那位實習社工,掌心是肉,掌背是肉,房內的少爺小姐是必定要顧的,可是逃之夭夭的那位組員也是要顧的,真真正正的分身不暇,我猜她那時候必然有種受車裂之刑、被活生生扯開兩份的感覺。後來社工決定要出去抓她回來,只是那位尊貴無比的少爺此時此刻又向社工道:「若然妳出去找她回來,我以後就不來這裡!」社工不理,依舊出去外面抓她回來。出到大堂,好言相勸,只見那位逃離的組員一副前不見古人、後不見來者的委屈態度,心不甘情不願地再次走進房間。不過我最注意的不是她,而是後面苦苦跟隨,像古時服侍紈袴子弟讀書的書童一樣的社工,卑躬屈膝,奴顏婢色,漲紅了臉,呼吸紊亂,一副快要崩潰的樣子,我看她才是真真正正無辜受委屈的人。這個時候我心知不妙,好想站起來走過去安慰她一下,告訴她我知道、我明白。不過她三步併作兩步走回房間去,因此作罷。聽說這時候社工曾經嘗試逗少爺說話,少爺掩著隻耳並躺在地上,作滾地葫蘆狀。接著又過了十來分鐘,只見那位社工奪門而出,口裡小聲說著「我不管了,你們喜歡怎樣就怎樣」,連走快步,那位遲到的組員從後一把拉住。社工站在那兒,不知所措,徬徨無助,垂頭喪氣,雙眼通紅,眼淚汩汩而流。此情此景,我看見也痛心,於是乎不顧牌局,走過去裝一下紳士,遞紙巾,好言安慰;同時望向旁邊,看見兩個徬徨的小孤燕組員,我用唇語啞聲詢問發生何事,兩隻小孤燕搖搖頭作惘然狀。稍後,另一位相熟社工到達現場,我順道退場,回去繼續主持牌局。
事過境遷,晚上我坐在大堂看書,那位實習社工來找我聊天,談到事情的來龍去脈,分析了今次事件中的男主角演技精湛,也申訴了一堆委屈之情。晚上我躺在床上漫想,覺得面對著這麼有個性又敢愛敢恨的新生世代,要求他們理解並包容別人的人,是傻瓜;要求自己理解並包容他們的人,是雙料傻瓜。對於這種新生世代來說,地球是以他們為軸心來轉動的,希望他們為身邊的人設身處地想一下,似乎跟改變地球的轉動方向,使太陽由西邊升起沒甚麼兩樣。「理解並包容他的做法不等於認同」,道理是這樣說,感情方面我則覺得稍嫌軟弱。現在的新生世代很擅長操控人心,用廣東話來說就是「食住你」,加上滿口歪理,使人想飽之以雙拳已來不及了,遑論包容?這個問題上,我始終不願寬大為懷,新生世代要耍酷耍個性,沒關係,放長線,釣大魚,我走著瞧,看看長大之後,社會還會否讓你唯我獨尊。有人說我厚黑,我坦然承認,不過我覺得這種情況之下厚黑一點比較合乎人性。何況「天助自助者」,自己不主動在人格上精進,人家提點是人情,不提點是道理,若果人家提點後反而忠言逆耳,狗咬呂洞賓,這種少爺公主,罵罵又何妨?一股冤屈氣團在肚子裡,常常會弄出病來,罵出來,舒暢多了,身體健康些,也能夠騰出更多空間去接受更多的委屈。所以,面對著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,必要的時候,我總覺得罵罵不妨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自我中心的,何止後生?《漢書 張陳王周傳》:「(張)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,衣褐,至良所,直墮其履圯下,顧謂良曰:『孺子下取履!』良愕然,欲歐之。為其老,迺彊忍,下取履,因跪進。父以足受之,笑去。良殊大驚。父去里所,復還,曰:『孺子可教矣。後五日平明,與我期此。』良因怪,跪曰:『諾。』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『與老人期,後,何也?去,後五日早會。』五日,雞鳴往。父又先在,復怒曰:『後,何也?去,後五日復早來。』五日,良夜半往。有頃,父亦來,喜曰:『當如是。』」這個故事中的老人,口氣真大,大得像故意挑釁。這個老人家竟然在張良面前,故意把鞋履掉到橋下,然後直呼張良下橋給他撿回去;然後又與張良相約平明橋上見面,張良其實沒有遲到,不過是比老人遲而已,老人竟然說出「與老人期,後,何也?」這種恃老賣老的說話。我想張良當時心中必然叫屈,碰上了一個故意找人麻煩的老人家。中國古代的高人就是喜歡搞這套,來測試一下受驗者的能耐。其實,初生之犢不畏虎,不知天高地厚,有識之士,大可一笑置之;最怕人到老年,憑著一把可以打鼓的老骨頭,到處恃老賣老,睥睨後生,這種唯我獨尊,才真的令人頭痛。
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
生活態度
現在是凌晨兩點半,有點睏,可是病了一個星期多,期間沒有寫作過,怕會手疏,決定還是打點甚麼碎碎唸的,保持保持水準再說。
生活態度,聽上去很時尚的樣子,彷彿是新世代過新生活的最佳形容詞,可是回心一想,跟一向正在使用的生活品味又似乎沒甚麼兩樣。這個嶄生的字眼,意義很模糊,有必要先好好定義一下。我覺得有句說話很適合說明何謂生活態度,那就是:「君子有所為,有所不為」。按照自己的喜好,決定生活形式,抉擇做甚麼不做甚麼,取甚麼不取甚麼,這就是我對生活態度的看法。若果嫌這樣的定義太抽象,也可以簡化成兩個字,就是「性格」。
「性格」不就是意涵一堆人類行為傾向,例如外向、內向、樂觀、悲觀、仁慈、冷酷、健談、沉默等等嗎?連結到生活態度一詞,不就是指每人依據自己性格而建立的生活方式嗎?「性格」的確可以這樣解釋,不過這裡說的不是這種,而是指讓人聽上去覺得酷酷的、有自己主張而不盲從別人的「有性格」那種性格。舉個例子,周杰倫的《同一種調調》「默契無法偽造 我們同一種調調 凡事都自己主導 決定穿甚麼外套 有專屬的鈴聲訊號 從不跟別人比較 只喝冰過的飲料 很少笑 吃全麥的麵包」,就是比較具體的例子說甚麼有性格的人是怎麼生活的,重點在於堅持二字。總括來說,真正的生活態度,其實就是堅持自我的過程。
有性格、堅持自己一套這些形容別人的句子,聽就聽得多了,卻好像沒接觸過幾個真正做到的人。舉個例子。今晚是遊導成員聚會,神聖公會關門大吉後,夥拍兩位實習社工吃飯去。到達一直光顧開的飯店後,身嬌肉貴的少爺嚷著說怕熱,沒辦法,我沒飯吃不要緊,熱壞了少爺可就大件事了,於是轉戰牡丹樓。認識我久一點的,都知道我抵制牡丹樓,不過,公利主義有時候還是需要的,為著最多的人最大的利益,亦為著自己的生活態度,我不吃一頓半頓,有何相干?不過哩,期間一位實習社工,問我為甚麼抵制牡丹樓,我說「我覺得有社會良心的人都應該抵制」,她卻說:「我以前都跟你一樣……」她說出這一句之後,她之後的說話我好像都沒聽到,因為我的著眼點是現在還能否堅持下去,而不是過去有多堅持。除非她不吃牡丹樓會世界末日,或者有人把刀架在她的頸上命令她一定要定期吃一次牡丹樓,否則其餘理由我都恕不接受。而且我也很懷疑,她說的「以前」到底堅持了幾天?一天?兩天?三天?若果堅持的日子是這樣短的話,那可不能說跟我一樣。事實上,誇張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來與人求同的傢伙並不少。
當他們正在吃看上去好像是人吃的東西時,我心底裡仔細盤算著,到現時為止,我聽過的過去抵制牡丹樓的故事有多少個,並且粗略概括了一下理由:一,嫌麻煩;二,受不了肚餓;三,受不了香味引誘;四,受不了朋友勸喻或嘲笑。這幾個原因之中,以四最難令人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,年青人接觸毒品,最大的原因不也是這個麼?朋輩的威力是很大的,也難怪這麼多人組團到牡丹樓吸毒(只要一想起那鍋自盤古初開沸騰至今的萬年油,就很難想像炸出來的東西是沒有毒的)。其實推而廣之,受人影響而決定的情況,社會上並不少。一堆人跑去買I-PHONE 4,有多少人是深思熟慮,出於實際需要?一堆人跑去買LV,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依據自己的生活品味來決定?我的意思,不是要過苦行憎的生活,啥都要有切身的需要才買,不過若果啥都是因為社會潮流,而不是自己的意思而買,我倒覺得他距離所謂的生活態度還很遠,縱使他自以為所買的東西,很能代表自己懂得生活態度。
真正懂得生活態度的人,總會讓身邊的人感覺有點奇怪,因為他跟社會的主潮流不一樣,猶其是香港這種地方,情況猶其嚴重,甚至會遭人歧視。我有時候不帶手提電話上街,或者帶了而不想接,人家就會怪罪,說:「你的手提電話是拿來幹嗎的?怎麼都打不通?打通了又沒人接?」可是我發覺,其實有沒有手提電話都不重要,因為約會的時候,有手提電話的人還是會遲到的。
註:原本只想打個百來二百字的,誰知道自己太嚕囌聒絮了,又打了千五字。還是就此作罷。
生活態度,聽上去很時尚的樣子,彷彿是新世代過新生活的最佳形容詞,可是回心一想,跟一向正在使用的生活品味又似乎沒甚麼兩樣。這個嶄生的字眼,意義很模糊,有必要先好好定義一下。我覺得有句說話很適合說明何謂生活態度,那就是:「君子有所為,有所不為」。按照自己的喜好,決定生活形式,抉擇做甚麼不做甚麼,取甚麼不取甚麼,這就是我對生活態度的看法。若果嫌這樣的定義太抽象,也可以簡化成兩個字,就是「性格」。
「性格」不就是意涵一堆人類行為傾向,例如外向、內向、樂觀、悲觀、仁慈、冷酷、健談、沉默等等嗎?連結到生活態度一詞,不就是指每人依據自己性格而建立的生活方式嗎?「性格」的確可以這樣解釋,不過這裡說的不是這種,而是指讓人聽上去覺得酷酷的、有自己主張而不盲從別人的「有性格」那種性格。舉個例子,周杰倫的《同一種調調》「默契無法偽造 我們同一種調調 凡事都自己主導 決定穿甚麼外套 有專屬的鈴聲訊號 從不跟別人比較 只喝冰過的飲料 很少笑 吃全麥的麵包」,就是比較具體的例子說甚麼有性格的人是怎麼生活的,重點在於堅持二字。總括來說,真正的生活態度,其實就是堅持自我的過程。
有性格、堅持自己一套這些形容別人的句子,聽就聽得多了,卻好像沒接觸過幾個真正做到的人。舉個例子。今晚是遊導成員聚會,神聖公會關門大吉後,夥拍兩位實習社工吃飯去。到達一直光顧開的飯店後,身嬌肉貴的少爺嚷著說怕熱,沒辦法,我沒飯吃不要緊,熱壞了少爺可就大件事了,於是轉戰牡丹樓。認識我久一點的,都知道我抵制牡丹樓,不過,公利主義有時候還是需要的,為著最多的人最大的利益,亦為著自己的生活態度,我不吃一頓半頓,有何相干?不過哩,期間一位實習社工,問我為甚麼抵制牡丹樓,我說「我覺得有社會良心的人都應該抵制」,她卻說:「我以前都跟你一樣……」她說出這一句之後,她之後的說話我好像都沒聽到,因為我的著眼點是現在還能否堅持下去,而不是過去有多堅持。除非她不吃牡丹樓會世界末日,或者有人把刀架在她的頸上命令她一定要定期吃一次牡丹樓,否則其餘理由我都恕不接受。而且我也很懷疑,她說的「以前」到底堅持了幾天?一天?兩天?三天?若果堅持的日子是這樣短的話,那可不能說跟我一樣。事實上,誇張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來與人求同的傢伙並不少。
當他們正在吃看上去好像是人吃的東西時,我心底裡仔細盤算著,到現時為止,我聽過的過去抵制牡丹樓的故事有多少個,並且粗略概括了一下理由:一,嫌麻煩;二,受不了肚餓;三,受不了香味引誘;四,受不了朋友勸喻或嘲笑。這幾個原因之中,以四最難令人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,年青人接觸毒品,最大的原因不也是這個麼?朋輩的威力是很大的,也難怪這麼多人組團到牡丹樓吸毒(只要一想起那鍋自盤古初開沸騰至今的萬年油,就很難想像炸出來的東西是沒有毒的)。其實推而廣之,受人影響而決定的情況,社會上並不少。一堆人跑去買I-PHONE 4,有多少人是深思熟慮,出於實際需要?一堆人跑去買LV,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依據自己的生活品味來決定?我的意思,不是要過苦行憎的生活,啥都要有切身的需要才買,不過若果啥都是因為社會潮流,而不是自己的意思而買,我倒覺得他距離所謂的生活態度還很遠,縱使他自以為所買的東西,很能代表自己懂得生活態度。
真正懂得生活態度的人,總會讓身邊的人感覺有點奇怪,因為他跟社會的主潮流不一樣,猶其是香港這種地方,情況猶其嚴重,甚至會遭人歧視。我有時候不帶手提電話上街,或者帶了而不想接,人家就會怪罪,說:「你的手提電話是拿來幹嗎的?怎麼都打不通?打通了又沒人接?」可是我發覺,其實有沒有手提電話都不重要,因為約會的時候,有手提電話的人還是會遲到的。
註:原本只想打個百來二百字的,誰知道自己太嚕囌聒絮了,又打了千五字。還是就此作罷。
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
二人世界
話說今晚神聖公會關門大吉之後,某位天真爛漫的實習社工,說很想吃一碗甜水(甜品+糖水),於是乎三位實習社工跟一個百無聊賴的我,一行人走到新港城的許留山去。到達之後,其中一位須要回家繼續趕工,提早離場;其餘兩位則繼續。進到店內坐下之後,另一位收到男朋友的來電,說已經來到馬鞍山了。原本提議吃甜水的那位實習社工,請他一起來坐坐。可是後來不知怎的,電話另一端的他說要走了,於是乎那位飽受相思之苦的實習社工,也立即離場去找他的愛郎,只餘下我跟想吃甜水的實習社工了。這種場合對於那位想吃甜水的實習社工似乎不大好,因為只餘下我一個人在場,大概會影響她的食慾跟品嘗甜水的愉快心情罷?
這個情況突然令我回想起另一則幾年前的小事。某日下午,我跑到新城市廣場去了,好像是為了買點小東西。走著走著,走到廣場第三期的三樓,偶爾望向地下大堂,發覺有個熟悉的背影;於是凝眸瞰覽,發現真的是我的一位朋友。不過令我驚訝的是,他身邊多了一位穿著中學校服的女生。為了滿足好奇心,我倚著不知道會不會破裂而令我變身為空中飛人的欄杆,繼續留意他與我不認識的女生去向如何。更加巧合的是,那位朋友竟然又碰上了他的朋友,於是他們駐足揮手,寒暄了幾句;不過哩,此時我發現,我的朋友身旁的那位不知名女生,在他們聊天的時候,竟然自動走開了幾丈遠,然後呆呆地等他們聊天完畢,揮手道別後,又走過去跟我的朋友,一起繼續向玩具反斗城的方向走。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女生的矜持?
最後我沒有走到地下跟朋友打招呼,因為我需要空間思考一下,為甚麼那位不知名的女生會有這樣的舉動。當初看見她的時候,我就已經猜測她是否我朋友的女朋友。看過整個過程之後,我覺得只是普通朋友的可能很高。第一,沒拖手;第二,我那位朋友那一段時期沒有追女生的跦絲馬跡。那麼,既然不是我朋友的女朋友,為甚麼要走得遠遠地躲避呢?後來回心一想,豁然開朗,終於明白箇中原因:為了避嫌。正正因為她不是我朋友的女朋友,所以不希望別人誤會。原來如此,原來如此!
只是後來歸程途中,我坐在巴士上層,臨風寄傲之際,回想剛才女生的做法,又覺得大可不必。女生本欲避走他處,以劃清界線,然而此等舉動,只會反惹懷疑,令人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,徒見其嫌疑更大。我覺得反不如爽爽朗朗,面帶笑容地跟我朋友的朋友哈囉一聲,若我朋友的朋友是個不識時務、諸事八卦之輩,問起她倆是否情侶,只消略帶不屑地哈哈大笑幾聲,然後告知其事實,自然了事。這個做法,光明磊落,乾手淨腳,若果我朋友的朋友依然執迷不悟,仍然大事渲染,那就是他的問題了。由始至終,我覺得清者自清,瀆者自瀆,旁人目光,不用太過放上心頭,以致於矯揉造作,違心而行。
至於今晚那位傳說中的男朋友,何故不肯前來,吾不得而知,大概是因為年少青澀而害羞吧?其實男女朋友,追求二人空間,這我是十分理解的。不過當今大多數的情侶,似乎有過猶不及之勢,由追求二人空間變成依賴,甚至乎變得像怕見光的吸血鬼一樣,遇見雙方的朋友,逃之不及,惟恐那僅餘的空間也被侵佔了。於是乎假如情侶相約某地見面,若女方已到約定地點,而男方身旁仍攜著一堆豬朋狗友者,結果會是男方急忙撇下一串長長的電燈泡,在「有異性、無人性」的罵聲中,前往約會地點見面;而女方離開約會地點,前往男方身處之地,與一眾發亮發光的朋友打個照臉的情況,是不會發生的。拍拖拍得像搞地下情一樣,這種方式,大概是只有情侶才能夠心領神會的樂趣罷?不過哩,人生如戲,未拍拖的怕被別人誤會,拍了拖的怕被別人見到,這種捉迷藏遊戲般的人生趣味,我自覺資質愚鈍,至今未能領會。
後來我回到家中,想想自己的情況,又好像明白多一點了。有時候看到某些街頭情侶,狀甚親暱,大放閃光,似有炫耀之意;而經過的一些單身貴族,看到此等情況,有些因想到過去而眼眶紅潤、有些一臉不屑、更有些額上明明顯顯寫著嫉妒的,但街頭情侶情難自禁,正陶醉於二人世界之中,對世界之外的情況置若罔聞,即使有人已經開始有精神病發而想砍人的跡象。我想起這個情景,頓有所悟。那位傳說中的男朋友之所以不來,除了是可能因為害羞之外,更大的可能,是因為他的女朋友告訴他,身旁正有一條單身的可憐蟲,為免有人心有不甘,恨嫉妒忌,於是乎大發慈悲,力勸男朋友不要前來,為的是讓那條單身的可憐蟲心裡舒服一點。如果真是這樣,我倒覺得慚愧,原來我身邊的朋友,盡是些深諳世事的好人!我得更加好好珍惜這種世間少有、菩薩心腸的朋友才行了。假如以後其男友突然現身,我勢必義不容辭,連走快步,瀟瀟灑灑地裝作不認識她們,以報其惻隱之心!
這個情況突然令我回想起另一則幾年前的小事。某日下午,我跑到新城市廣場去了,好像是為了買點小東西。走著走著,走到廣場第三期的三樓,偶爾望向地下大堂,發覺有個熟悉的背影;於是凝眸瞰覽,發現真的是我的一位朋友。不過令我驚訝的是,他身邊多了一位穿著中學校服的女生。為了滿足好奇心,我倚著不知道會不會破裂而令我變身為空中飛人的欄杆,繼續留意他與我不認識的女生去向如何。更加巧合的是,那位朋友竟然又碰上了他的朋友,於是他們駐足揮手,寒暄了幾句;不過哩,此時我發現,我的朋友身旁的那位不知名女生,在他們聊天的時候,竟然自動走開了幾丈遠,然後呆呆地等他們聊天完畢,揮手道別後,又走過去跟我的朋友,一起繼續向玩具反斗城的方向走。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女生的矜持?
最後我沒有走到地下跟朋友打招呼,因為我需要空間思考一下,為甚麼那位不知名的女生會有這樣的舉動。當初看見她的時候,我就已經猜測她是否我朋友的女朋友。看過整個過程之後,我覺得只是普通朋友的可能很高。第一,沒拖手;第二,我那位朋友那一段時期沒有追女生的跦絲馬跡。那麼,既然不是我朋友的女朋友,為甚麼要走得遠遠地躲避呢?後來回心一想,豁然開朗,終於明白箇中原因:為了避嫌。正正因為她不是我朋友的女朋友,所以不希望別人誤會。原來如此,原來如此!
只是後來歸程途中,我坐在巴士上層,臨風寄傲之際,回想剛才女生的做法,又覺得大可不必。女生本欲避走他處,以劃清界線,然而此等舉動,只會反惹懷疑,令人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,徒見其嫌疑更大。我覺得反不如爽爽朗朗,面帶笑容地跟我朋友的朋友哈囉一聲,若我朋友的朋友是個不識時務、諸事八卦之輩,問起她倆是否情侶,只消略帶不屑地哈哈大笑幾聲,然後告知其事實,自然了事。這個做法,光明磊落,乾手淨腳,若果我朋友的朋友依然執迷不悟,仍然大事渲染,那就是他的問題了。由始至終,我覺得清者自清,瀆者自瀆,旁人目光,不用太過放上心頭,以致於矯揉造作,違心而行。
至於今晚那位傳說中的男朋友,何故不肯前來,吾不得而知,大概是因為年少青澀而害羞吧?其實男女朋友,追求二人空間,這我是十分理解的。不過當今大多數的情侶,似乎有過猶不及之勢,由追求二人空間變成依賴,甚至乎變得像怕見光的吸血鬼一樣,遇見雙方的朋友,逃之不及,惟恐那僅餘的空間也被侵佔了。於是乎假如情侶相約某地見面,若女方已到約定地點,而男方身旁仍攜著一堆豬朋狗友者,結果會是男方急忙撇下一串長長的電燈泡,在「有異性、無人性」的罵聲中,前往約會地點見面;而女方離開約會地點,前往男方身處之地,與一眾發亮發光的朋友打個照臉的情況,是不會發生的。拍拖拍得像搞地下情一樣,這種方式,大概是只有情侶才能夠心領神會的樂趣罷?不過哩,人生如戲,未拍拖的怕被別人誤會,拍了拖的怕被別人見到,這種捉迷藏遊戲般的人生趣味,我自覺資質愚鈍,至今未能領會。
後來我回到家中,想想自己的情況,又好像明白多一點了。有時候看到某些街頭情侶,狀甚親暱,大放閃光,似有炫耀之意;而經過的一些單身貴族,看到此等情況,有些因想到過去而眼眶紅潤、有些一臉不屑、更有些額上明明顯顯寫著嫉妒的,但街頭情侶情難自禁,正陶醉於二人世界之中,對世界之外的情況置若罔聞,即使有人已經開始有精神病發而想砍人的跡象。我想起這個情景,頓有所悟。那位傳說中的男朋友之所以不來,除了是可能因為害羞之外,更大的可能,是因為他的女朋友告訴他,身旁正有一條單身的可憐蟲,為免有人心有不甘,恨嫉妒忌,於是乎大發慈悲,力勸男朋友不要前來,為的是讓那條單身的可憐蟲心裡舒服一點。如果真是這樣,我倒覺得慚愧,原來我身邊的朋友,盡是些深諳世事的好人!我得更加好好珍惜這種世間少有、菩薩心腸的朋友才行了。假如以後其男友突然現身,我勢必義不容辭,連走快步,瀟瀟灑灑地裝作不認識她們,以報其惻隱之心!
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
逐個擊破
當納粹迫害共產黨員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。
當納粹迫害社會民主人士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人士。
當納粹迫害工會主義者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工會主義者。
當納粹迫害猶太人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猶太人。
當納粹迫害我時,已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。
當納粹迫害社會民主人士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人士。
當納粹迫害工會主義者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工會主義者。
當納粹迫害猶太人時,我沒有說話,因為我不是猶太人。
當納粹迫害我時,已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