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

情人節

  我不說羨慕、嫉忌、咒詛的廢話了,今年就試試憑歌寄意。陳百強的《漣漪》。


《漣漪》
詞:鄭國江
曲:陳百強
主唱:陳百強

生活靜靜似是湖水
全為你泛起生氣
全為你泛起漣漪
歡笑全為你起

*生活淡淡似是流水
全因為你變出千般美
全因為你變出百樣喜
留下歡欣的印記

植物亦似歌
那感覺象詩
甜蜜是眼中的癡癡意
做夢也記起這一串日子
幻想得到的優美

*REPEAT

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

再續前緣 吾梳,吾情-下篇

  回到家中齋戒沐浴後,磨拳擦掌,急不及待拿起心頭好把玩一番。





紙袋。雖然譚木匠標誌是完完全全的中國畫風,然而整個圖案的擺位、與其他圖案的配合、材料與顏色的運用等等,明顯由現代設計師精心設計。如此說法,這個紙袋實揉合了古今美感於一體。



猜猜這是啥?



登登!是男主角:鏤空鏡「祥和」!買鏡子還有絨毛袋附贈,我真是愛死了。



「祥和」近觀。



兩代同堂!左邊的是上一代男主角鏤空鏡「窗花」,在此完成任務交接儀式。向「窗花」致敬!(立正+敬禮)(別看「窗花」好像圓好無缺,其實之前曾經摔得支離破碎,當時我真是不知所措。)


  兩塊鏡子比較下,發覺「祥和」比「窗花」更加容易開啟。因為「祥和」的上蓋與下蓋之間,打磨出一條比較大的隙位,而「窗花」則沒有。




女主角:黃楊木梳出場!留意梳柄刻上蓮花。與其他雕紋比較,多了一份禪味。



香港標誌,證明香港出售。



與在中國購買的梳子比較,留意兩個包裝的左上方和簡體字。右邊的小梳子本來是要送給「伊人」,可是到現在還未能得出去……(神秘聲音:那你為甚麼一次過買三把?思兼:……其餘兩把送朋友的。)


上一代女主角,比腰斬還要慘啊……




宣傳單張。「以木立信」,託物言志。



內裡介紹各種梳子、產品,令我大開眼界。看來錢包先生又要長時間乾硬化了。

再續前緣 吾梳,吾情-上篇

  好容易等到眾商店開門大吉的星期一,我急不及待,吃完午飯後立即上網找尋傳說中的譚木匠香港分店何在(雖然當天二時許起床,三時多吃午飯……)よし~!找到了,中環新天星碼頭有一間,全軍立即出發~!

  由於店鋪就在中環天星碼頭,所以不乘坐由馬鞍山出發到中環香港鐵路站的681號巴士,而乾脆坐乘87D到九龍紅磡,直接坐天星小輪去中環。這趟小旅程直至回家之前,還用手提電話拍了不少照片。




著名的郵輪公司「麗星郵輪」屬下的「寶瓶星號」。



香港地標之一,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。



香港名勝之一──天星小輪,每天載著數不清的人來往九龍半島及香港島。不知當中有多少個浪漫的「幾分鐘的約會」呢?



不常見的仿古帆船!外國人大概會以為這是維多利亞港中最具特色的船吧?



才拍個幾張照片,船就靠岸了。我蠻喜歡天星小輪的,因為船費便宜,想吹海風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


最後來個甲板全觀。右邊幾位人兄好像以為我是遊客。

  一葦渡江後腳踏實地,來到了未曾踏足的中環新天星碼頭。一出閘就見到兩間商店──星巴克咖啡和天然相片沖印店,好重的旅遊商業味道啊。爬過幾層樓梯,左顧右盼,好像沒有譚木匠的踪跡。赫然發覺左方原來是個小中心,有兩層,都是做遊客生意的店鋪。看第一層平平無奇,登上第二層去。走沒幾秒,終於找到譚木匠啦!可惜門面裝潢不再是大陸的那種,只是普普通通的綠框座地玻璃和玻璃門而已,招牌比起大陸分店的更是遜色許多。幸好內裡的裝潢仍然貫徹同樣風格,這才令我放下心來,尋回失落已久的親切感。


香港中環店的門面裝潢。相比起下圖中的裝潢,簡直是毫無特色可言。


國內所有譚木匠的門面。在前文《梳》已略有介紹。



內裡的裝修擺設,有規有距而古色古香。我對這種揉合少許時尚感與中國傳統味道於一身的風格最沒抵抗力。


  店員小姐招待周到,我踏進去店內的第一步已經笑面迎來。銷售技巧、介紹貨品的資料和大陸的店員沒甚麼兩樣,唯一不同的是她操純正廣東話,份外親切。店員小姐首先介紹了一把桃木梳,外表打磨得光滑圓潤。我正打量著這把梳子有何高超之處時,店員小姐說:「閣下之前摔斷的梳子是一整片木材製成的吧?這把桃木梳用上了中國傳統技藝入榫,就算不小心摔掉到地,也不像單片木材製梳子那麼容易斷開兩片。」「連梳子也用上入榫技術?」我託異道。心中暗暗稱奇,真不愧是譚木匠,佩服佩服。可惜桃木色深而沉,不適合我這種年青貌美的青年,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與斷梳同一款同一雕紋的黃楊木梳。另外我又買了一塊摺鏡,名曰「祥和」(因相片上傳容量所限,鏡梳會於《再續前緣 吾梳,吾情》下篇詳細介紹)。付款的時候趕緊問問店員小姐有否第二分店,店員小姐道地鐵香港站還有一間。看來譚木匠在香港,主要銷售目標還是外國人。

  買過梳子後乘船回紅磡。在船上突然想起劉德華的《如果有一天》幾句歌詞:「如果有一天,汽車與飛機轉眼再不足夠,別害怕,你擁有的天賦的一對雙腳伴你可漫遊。」好!難得有機會,今天就來當逍遙人。勇者無懼的我甘冒淒洌寒風,決定沿彌敦道一直走,經栢麗大道、廟街等地方,到旺角吃晚飯和逛街,沿途拍下一眾香港地標留念(有啥好留念啊?)




剛才的郵輪終於出發了!咦?看真一點,原來這不是「寶瓶星號」,而是「雙魚星號」!



著名地標香港文化中心和鐘樓遠觀。




香港文化中心、鐘樓近觀。





維多利亞港三連發!


  接著就來到尖沙咀海傍新建的星光大道,沿海走廊的地上有許多明星的手印喔。




不知名的獎狀放大版本。



國際巨星李小龍像。地上有一個手印位置留給他,有「永遠與眾星同在」的意思。




香港第一的九龍半島酒店。香港人平常開玩笑,扮有錢人就會說:「一齊去九龍半島飲返個下午茶,好唔好?」


  在海傍走著的時候,MP3(其實是我將手機當MP3用)正好播著歌神許冠傑的《洋紫荊》。聽著愛港歌手填詞作曲一手包辦的好歌,再看看眼前的維多利亞港夜景,高樓大廈一字排開,氣勢宏廣;五彩十色的燈飾奪人目光,一派繁華景象。這些燈光映照在海上,像要與天上的星星爭輝。香港,總有令香港人感到自豪的地方。下一首歌是《心在香港》,詞可填得真妙。



附加資料:《洋紫荊》、《心在香港》歌詞

《洋紫荊》
編曲:奧金寶
曲、詞:許冠傑
主唱:許冠傑

霓虹燈光 購物天堂
自由都市 百業繁旺
捕魚小島 遍歷風浪
在地球一小角 卻負名望

*在東方 有粒珍珠閃閃發光
外地人都嚮往要看看 這獨特社會香港
在香港 你我的家鄉香港
艷麗洋紫荊到處盛放 滿眼盡是好風光

為未來香港 抱著希望
共謀方法 使她永安
路仍康莊 哪用驚惶
望齊心一致 再破萬重浪

願明天香港也是天堂
定能看得見一點曙光


*REPEAT

《心在香港》
曲、詞:劉家昌
主唱:劉家傑、衛蘭

迎著陽光 我任意自由翱翔
千萬顆愛心 散布在香江兩旁
我不孤單 千百萬鄉親作伴
歷經變遷 我們還是佇立依然

*有人問我 朋友你來自何方
我會驕傲地告訴他 說來自文明東方
地方不大 有齊全的五臟
看青山碧水 人稱東方之珠 我是來自香港

不管我到世界任何地方
會把心留在育我成長的家鄉
沒有仇恨紛爭過的和平安祥
我們把香港的愛遍布世界各個地方

*REPEAT

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

廣州行外傳--歐化中文入侵廣州

  回到廣州,偶然拈書一看,發覺其中一篇由總編輯所撰之文章,歐化句子屢屢出現,原來廣州像香港一樣已經淪陷。我與娘云:「堂堂編輯,造句拗口難讀,內容如引人入八卦之陣,真豈有此理也!」娘曰:「非編輯之過,汝力有不逮,未明其言也。」無奈之餘,惟有憑余不逮之力,指出歐化句子問題並集結成篇,好警惕自己,不要寫成不中不英、拗口難讀的劣等中文。

            《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》

  「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」在這辭舊迎新之際,每人都在盤算着在過去的一年里自我的收獲:白髮老人們祈望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,繼續添丁,兒孫滿堂,青壯年人們寄望事業如芝麻開花節節高,兒女勤奮懂事,少男少女們願望早日覓得夢中白馬王子,走在潮頭,小朋友們寄望父母呵護有加,有求必應,一切一切的理想若能實現,是需要不倦的努力,勤奮耕耘去創造的。

  在過去的一年裡,我們的工作成績又如何呢?看着身邊的同事們不少勤奮有加,得到晉升、加薪;亦有一切尚未改變但仍在默默工作;更有一些不求上進,只望回報……。生活、工作就像一面鏡子,映射出人生的千奇百態,亦像一座巨大的船塢,在你人生稍息泊岸之餘,給你和身邊的人,恰如其份的對號入座。我們是一個集体,我們的工作是依靠着各個不同的台前台後的崗位來共同完成的,共同演奏着為同一個目的而奏的交響樂。一個人,一個部門,一間店拖了後腳,則預示着大集體的美中不足和瑕玼。新的一年裡我們應守望相助,攜手並肩。「一枝獨放不是春,萬紫千紅春滿園。」

  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!

  以上乃總編輯撰寫的文章。接著將以點列形式,摘取文章「佳句」,輔以例證,指出當中的歐化問題。

1.) 的

  第二段首句「在過去的一年裡」應改為「在過去一年裡」,甚或乾脆改為「過去一年」。「在」、「的」、「裡」均為多餘字眼,文句中的砂石。又如「映射出人生的千奇百態」當中「的」字可刪。個人認為,可以不要的東西,最好刪去。每兩三句刪一個「的」字,如此下來全遍文章就可以剔除十幾粒砂石了。

2.) 在……上(外、裡、內、下……)

  第二段首句「在過去的一年裡」除了濫用「的」字,亦用上了歐化句式「在……裡」。過去一年不就行了?這種句式有愈來愈多人用的趨勢,例如「在地板上有一塊垃圾」、「在桌子上有一個蘋果」等等。其實「在」字和「上」字可以任擇其一,甚或全然去掉,如以上兩句改為「地板有垃圾」、「桌上有蘋果」。這裡刪掉「一個」是因為中文裡不太執著物品數量。當然,真的很在意的話還是可以加上。

3.) 們

  除了「我們」和「你們」外,其他人稱代名詞均沒必要加上「們」字。上文中無論「白髮老人」、「青壯年人」、「小朋友」、「同事」均加上「們」字,根本沒此需要。「白髮老人祈望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」、「壯青寄望事業如芝蔴開花節節高」、「小童寄望父母愛護有加」一樣可以。

3.)一逗到底

  首段除了引文和末句之外,再也找不到句號。句意轉折處應用句號或其他標點如分號等等。

4.)句子冗長,意思複雜

  「我們的工作是依靠着各個不同的台前台後的崗位來共同完成的,共同演奏着為同一個目的而奏的交響樂」第二句長達17個字,而第一句更誇張,竟然長達27個字!就是以口誦讀,亦覺拗口繞舌。況且其句意重複累贅,像是把句子中間掰開,然後強將所有材料塞進去一樣。此兩句應改為:「我們的工作,需要不同崗位的好同事共同完成,就像交響樂團演奏一首悅耳動人的樂曲一樣。」

5.)詞性混亂

  甚麼叫「得到晉升」?晉升本身是動詞,「他晉升至管理階層了」才是正確用法。又如「少男少女們願望早日覓得夢中白馬王子」當中的「願望」乃名詞,當動詞用顯然不倫不類,應改為「少男少女希望早日覓得夢中情人、白馬王子。」詞性混亂問題愈來愈嚴重,現實常見的「我們警察高度關注、重視這案件」、「後日我們將會作出回應」皆是此類。

6.)自創名詞

  正確來說這並非歐化句式的問題,而是中國「標語文化」延伸出來的「文字簡化」問題,順道說說。中國政府喜歡凡做一件事之前都弄個標語,例如「人有多大膽,地有多大產」、「多、快、好、省地建設社會主義」等等。其中生堆硬砌、不合文化的新創詞語,就是問題的源頭。首段「少男少女們願望早日覓得夢中白馬王子,走在潮頭」的「潮頭」二字到底為何物?原來是「潮流尖端」的意思。

7.)XX性、XX化

  以上文章沒有這個問題,要說說現實經驗。話說我上課時,有一組同學出來向眾人報告。其中一名組員說明《四書》特色時,竟然說其「有道理性」。說「縕含哲理」、「微言大義」不行嗎?看電視新聞的時候,亦常見政府官員的演講實在貽笑大方:「這件事情有高度的重要性,我們要立即作出相應措施。」這是啥鬼句子?「此事十分重要」、「此事何其緊急,刻不容緩」才是中國話!至於XX化方面,本來中文沒有這種東西,但由於中文裡暫時找不到比「城市化」、「現代化」更加貼切的詞語,所以姑且讓他入藉中文好了。語文不是混血兒,請搞清楚自己在說中文還是英文。

  最後改造全篇文句,使其成為可以一讀之文章。

           《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》MK.2

  「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」在這辭舊迎新之際,人人都有不同願望:白眉皓首的老人祈求身體安康,繼續添丁,兒孫滿堂;正值壯年的男女寄望事業如芝麻開花節節高,兒女勤奮懂事;情苗初發的少男少女希望早日覓得如意郎君、夢中情人,並且永遠走在潮流尖端;活潑可愛的小孩則希望父母對自己愛護有加,有求必應。其實,要實現以上各色各樣的願望,是需要不倦毅力、勤奮耕耘的。

  而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又如何呢?看看身邊的同事,有不少勤奮上進的,得到晉升加薪的機會;亦有一切維持原狀仍然默默工作的;亦有一些不求上進,只望回報的……。生活、工作就像一面鏡子,映射出人生的千奇百態;亦像一座巨大船塢,在你人生稍息泊岸之餘,給你和身邊的人,恰如其份對號入座。(按:這一段根本不明白。對甚麼號入甚麼座?為甚麼要對號入座?)我們是團體,所有工作需要不同崗位的好同事共同完成,就像交響樂團演奏一首悅耳動人的樂曲一樣。一個人、一個部門、甚或是一間店拖慢了腳步,則顯出整個團體美中不足。新一年我們應守望相助,攜手並肩,正所謂「一枝獨放不是春,萬紫千紅春滿園。」

  大家好,才是真的好!

  本篇文章未來將會不斷修正,方便記下更多歐化句式,或其他不合中文文法的問題。別笑我執著,身為使用漢語的人,就該尊重漢語。最起碼,應該知道基本的正確文法。



  後記:回程時看到這個路牌,頓感無奈:

2008年2月9日 星期六

廣州行

  回鄉探親,大概是大部份香港青年不願意而勉強為之的事情,我亦不能避免。我平均每1.5年就得回鄉下廣州探親,以往小時候當然是千個萬個不願意,因為當時中國大陸給我的印象非常不好。雖然今趟旅程對我來說依然可免則免(因為有個人理由,所以過程中藉此幫自己洗腦,來廣州是有意義的),但是,廣州的急速發展令我不得不嘖嘖稱奇。

 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國營的廣深鐵路。聽老爸說,國營鐵路已經上市,因此要大幅提升服務質素,才能站得住腳,不能再像以往般「行行企企,食飯兩味」。例如大堂購票情況混亂、月台走道上的垃圾沒人掃、像朱自清名篇《背影》中的父親攀下月台橫跨路軌的感人場面、鐵路車廂衛生不佳等等情況不能再出現。

  擠過針插不下的羅湖關卡、越過臭得令人反胃的深圳河並到達深圳之後,就馬上去到國營鐵路的購票大堂。新的大堂令人眼前一亮,其衛生程度,雖然以香港人的標準來說還是「未夠格」,但已經比以前乾淨明亮得多。進入候車室,指示牌運用藍底白字作對比,字體碩大,老遠都看得清楚(可惜是簡體字啊……)。最值得讚揚的,是取消了「吸煙室」這個白痴設備。

  上到月台後,我雖不至於花容失色,然而少不了目瞪口呆。眼前這一串在地面奔走的長龍,怎麼漂亮了這麼多?我再左顧右盼,看看附近有否其他列車,確定沒有之後,才敢相信眼前這新型號的列車「和諧號」是我的座駕。只是一年而已,火車型號已經大部分換上新型的「和諧號」,和我自小時候已經一直乘坐的「東方紅」系列列車全然不同。原來「東方紅」系列已經差不多全線退休,在我乘搭的「和諧號」剛離站時,幸運地見到隔鄰僅餘一輪京深線的「東方紅系列」。可惜那時照相機不在我手,唯有在回程之時祈求上蒼讓我再看見一次。「和諧號」外型呈流線形就不用說了(雖然比子彈火車的破風程度還差得遠),然而其潔白亮面的外殼,配上一藍色粗線,加上黑色窗子,非常現代的科技感覺。車廂內以純白作主色,廂間以玻璃門為隔,門楣之上有資料顯示器,告訴客人天氣時間等資料。這裡還有顯示洗手間內有人否,避免廁內人忘記鎖門,而內急者忘記敲門,造成大眼瞪小眼然後驚叫嚇壞其他乘客的場面。車廂的裝潢配合明亮燈光,比我家還要舒服。火車行走時頗為寧靜穩定,沒有以往「東方紅」系列時的顛簸,以及震耳欲襲、使人不得安睡的鐵軌車輪摩擦聲。最重要的是,以往由深圳至廣州不停中途站的列車,車程最少也要一個半小時;「和諧號」只需五十分鐘!



候車大堂景觀,光線充足,再沒有以前那種死沉沉的感覺。


清晰指示版。


拍得不清晰的清晰指示板。



座駕「和諧號」列車。外觀光潔明亮,具時代感,

命名「和諧」頗為恰當。


「和諧號」內部結構。燈光明亮,裝潢落落大方,反映廣州發展的其中一面。



門楣上的資料顯示器,顯示行駛速度、天氣、目的地等資料。
思兼認為右方的綠色男女小圖示最值得讚賞。


再見了,「東方紅」系列!(立正+敬禮)


  抵步廣州,時值十二,第一件事就是先祭五臟廟。依循前例,去一家叫「周記饕之家」的仿港式茶樓午膳。前幾次周記給我的印象真不錯,餚食滋味,喝茶方法比香港普通茶樓更有特色。其法乃一人一個小茶壺,將茶葉倒進去,由一直放在桌上以火爐燒滾的大茶壺沖水浸泡,然後自己倒茶到茶杯品嘗,令平民百姓可以試著自己玩玩紫砂壺的滋味。可惜這次等待吉位需時太久,而且食物大不如前,令人失望。期間,我留意到桌上放了一本叫「老饕美食」的飲食雜誌,乃「周記饕之家」集團編寫,內容為介紹美食、表揚上進員工之類。揭開總編輯所撰文章的一頁,發覺歐化句子不單入侵了香港,原來廣州亦已淪陷。我與娘云:「堂堂編輯,造句拗口難讀,內容如引人入八卦之陣,真豈有此理也!」娘曰:「非編輯之過,汝力有不逮,未明其言也。」原來如此。此篇文章,日後將會別文詳釋,以吾不逮之力指出當中的歐化句語問題。詳情請見下一篇專文。

  胡亂塞吞一些比草根花瓣樹皮好吃一點的東西之後,走幾步就到吾鄉。我不得不說,我非常之討厭鄉下。雖然她的衛生程度極低,然而,這不是主因。最重要的原因,是我的所謂親戚,都盡是些見利忘義、道德淪亡、不倫不類的人。家醜不能說太多(雖然對我來說不痛不癢),且舉一例:我的嫲嫲現在居於二伯爺(吾父之二兄)的房子之中,身為兒子的他竟然厚顏無恥,收取娘親租金。面對如此的好親戚,我還哪能喜歡回鄉探親?相反,我娘的順德親戚(可見散文《梳》的內容)人情味濃厚,感情純樸真摯,每次往順德總令我當起紈絝子弟,兼有賓至如歸,樂極忘蜀之感,因此我早已認定順德才是我真正的家鄉。

  熬過最糟糕的一環之後,終於來到了廣州之行的高潮──逛街!每一次回鄉的最後環節,就是到合稱「上下九」的上九路和下九路吃喝玩樂。雖然部分商店規模略遜於香港,然而這兒稱得上百業興旺,間中亦見香港常見名牌在此駐紥,點綴其中。衣食住皆一應俱全,乃廣州市其中之一商店集中處。前文《梳》中提及,在廣州找到的譚木匠廣州分店亦位於這裡。由於前一陣子一個不小心把木梳和手工巧製的鏡子都摔壞了,所以在譚木匠再購買以上兩件託情之物,成了我來廣州的最大目的(《梳》一文亦都是因為梳子破斷,慨然有感而撰)。一開始興奮地四處張望,找尋譚木匠的芳蹤;然而走著走著,愈來愈心慌:怎麼譚木匠好像不見了?遂走遍上下九路一次,依然不見。或許已搬走了?幸好之前瀏覽網頁,知道香港亦有譚木匠分店。若非如此,恐怕我與梳的戀情要中斷一段時間了。現在唯有去香港的分店是了。天色漸暗,拖著疲倦身軀,與及帶著稱不上失望的奇怪心情踏上歸途。

  回程軌上,我回想起很久之前與朋友聊起的話題:為甚麼在大陸,絕大部分人一眼觀之,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是大陸人還是香港人?是外在的環境因素,還是內在的道德氣質影響?走在中國街頭,成年男性的服裝大部分都是裇衫、背心、西裝外套、皮鞋,指間或齒間當然少不免夾著一枝「紅雙囍」香煙。油光滿臉,眉頭緊鎖,眼神透露出的卻是對生命的茫然、空洞。有的無聊地站著電燈杆下,有的空閒地走在路上,也有的像正在等甚麼華蓋運似的蹲在街邊。我們一家謔稱這為中國「蹲的文化」。雖然成人是這副德性,然而間中有幸看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,和香港的沒甚麼兩樣,依然圓圓胖胖,精伶活潑,「眼仔碌碌」。看著這一副可愛的模樣,你是絕沒有辦法可以聯想得到,他將來會成為一名在街上流連浪蕩的其中一份子。成年人如此,青年人也好不了多少。最近廣州的青年,單看外表就知其已經沾染不少下劣的習氣。有看過香港旺角街頭一眾時下的年青男女嗎?金色的鸚鵡髮型、全身扣上不下十個的銀環、誇張的黑色衣飾,全都只為吸引途人的眼光而設。廣州的青年有迎頭趕上之大勢。我非認定衣飾誇張者必定是膚淺之人,可是他們的眼神之中,我看不出他們擁有自我,亦看不出對未來的希望。神魂歸竅,我打了個呵欠,伸直腰板,拿出勉強修補好的鏡子照照自己。



註:以上內容並非所有中國人的真實情況,請自行斟酌。

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

流派 東方不敗

  觀看以下影片有助理解本文。需要YOUTUBE帳號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xyNbNys7UA

  我看過的動畫不算少亦不算多,當中個性突出、能力高強的角色多如天上繁星,然而能夠齊集兩者於一身的可謂屈指可數了。《機動武鬥傳G高達》裡,那位穿著紫色長袖上衣加功夫褲、紥著一條日本動畫裡中國人必有的註冊商標辮子、號稱流派東方不敗的中興之祖──東方不敗,就是集此兩者於一身之動畫人物。其驕傲自信的性格、超越人類極限幾百倍的身手,一直令我久久不能忘懷。

  為甚麼高達系列裡竟然有角色叫東方不敗?其實單看名字也可以猜到一二──這位角色確實是參考金庸筆下同名同姓的武林高手東方不敗,而當中是有段小故事的。話說《機動武鬥傳G高達》的監製十分喜歡香港的功夫片,他看過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後一直耿耿於懷。恰巧其後此監製有機會參與製作高達動畫,因此就以香港功夫片為藍本,創造出眾多高達迷認為是「欺師滅祖」、「顛覆傳統」的《G高達》。《G高達》中滲入了不少香港武俠小說的成分,例如東方不敗的愛馬就叫「風雲再起」、故事接近尾聲出現的三大奸角機體則取名為「天劍絕刀」、「笑傲江湖」、「獅王爭霸」,這些名字全都來自古舊到連我都未聽過的功夫片。而劇情發展到後半,舞台亦搬到香港去。總而言之,《G高達》可說是高達Crossover香港功夫片的動畫,大概亦是日本動畫史上最著名的「功夫動畫」之一。

  東方不敗就是《G高達》裡主角的師父。東方不敗當時眼看地球已經滿目瘡痍,於是希望利用「再生高達」的特殊再生能力,使地球復生。可惜「再生高達」因為劇情關係(其實是有其他壞人想利用啦),由太空降落到地球時,一個不小心摔到程式出錯,令到其成為擁有自我意識與及強大吞併慾的「魔鬼高達」。而他的特殊能力──自我再生、自我修復、自我進化,由地球的良藥變為侵吞地球的超級癌症。東方不敗亦因為看到人類醜惡自私,於是仿效馬沙實行人類肅清計畫,先利用魔鬼高達的強力戰鬥力掃除所有人類,再利用其三大再生特性令地球變回像以往一樣美好。可惜,一代英雄竟然走差一步,被徒弟杜門大叫一句「人類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啊!」之後突然覺悟,並於決鬥最後交待幾句遺言,然後順道死於徒弟之手。日出斜照沙灘,主角杜門抱著垂死的東方不敗的那一幕經典場面,現在我還瀝瀝在目。

  東方不敗身手冠絕武林,用機關槍掃射他,他可以徒手接下全部子彈;用炮彈轟擊他,他可以將炮彈接住,然後塞回敵人的炮管並引爆炮彈;飛簷走壁,跑得比汽車快是等閒事;空閒時還可以用輕功站在中國銀行大廈的避雷針上,將香港景色盡收眼底。動畫裡,東方不敗還能夠以肉身擊敗比他大幾十倍的機動戰士──簡單點說,東方不敗根本就已經強得超越人類極限。

  當然,有所謂「高手才有囂張的資格」,東方不敗有著如此強橫的身手,我們也不得不容許他囂張自傲,不放我們於眼內。若非,難道不怕他將我們分屍?其實認真說,武林高手是需要培養成這一種性格的。面對敵人,不可存有一絲恐懼,否則高手過招,因恐懼而稍有遲疑,恐有性命之虞。目空一切,不把敵人放於眼中,撇切恐懼來源,的而且確有助戰鬥力提升。無論是東方不敗的身手還是性格,都遠非一般路人角色可比,他這兩種魅力到現在還深深吸引著我。

  有人說,論力量強大,《龍珠》「孫悟空」不是強得多了嗎?話是沒錯,可是孫悟空一來性格沒甚麼特色:一味隨和,遇敵則猛攻,試問有何特色可言?二來他是撒亞人,來自外星,非我族類。若果螻蟻有思考能力的話,你猜牠們會不會崇拜力量比他們強得多的我們?根本沒得比嘛。當然喜歡孫悟空的大有人在,我也承認他的臉孔比東方不敗帥。但是我喜歡東方師匠的不止於其武藝及性格,還有此角色背後代表著的人性優點,如堅毅不屈的精神、保護心中所愛(地球)的偉大情操,甚或是角色背景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等等。欣賞他的拳腳功夫也是賞心樂事。總而言之,東方不敗在我心目中的動漫角色排行榜中,已經高倨天字第一號位置良久,恐怕以後還會有很長時間,未能有第二個角色威脅到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。

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

誤會

  話說今天在MSN向台灣人請教罵人的藝術時……


思兼:老兄晚安。請問台灣人會用甚麼話語,罵人白痴而不自知?

某君:誰不自知? 被罵的?

我的白目同學。

罵他馬不知臉長?

這句好啊,還有更加刺骨的嗎?

你很有當政客的天份。

為甚麼?因為臉皮夠厚?

嗯,而且睜眼說瞎話。

怎麼說?

很多都被揭發弊案貪污的都說自己清白嘛。

何以見得白目的是我呢?

甚麼白目是你?

我不明白你的意思,請解釋解釋。

你不是要罵人?教你這些啊。

……我以為這些說話是你對我說的XD

==

謝啦,不打擾了XD

嗯。

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

佐丹奴水墨畫







  話說某日飯後閒逛,經過大型服裝連鎖店佐丹奴時,給以上四幅以龍為題之墨水畫深深吸引,我素來喜歡中國文房四寶之藝,不禁為之駐腳,細細觀之。四幅墨水畫雖各有不同,然同樣圍繞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:福、祿、壽,甚適合農曆新年的氛圍。

  四幅之中,我較喜歡最後一幅「龍舞昇平」。其餘三幅分別以龍軀畫出仙桃、葫蘆、繩結,象徵福、祿、壽之意,然而予吾感覺像是為迎合以上三頂寓意而違反仙龍身體結構。第一幅還好,至於第二及第三幅則實在有虐畜之嫌。唯有第四幅龍軀完好無缺,沒有多一點或少一點東西,整幅圖立即呈現騰雲駕霧、龍瞰天下之趣。再加上太虛中的兩點點睛,與龍軀組合成太極之姿,構圖圓渾美觀之餘更增添哲學美;又,太極標誌立即令人聯想其為中國文化重要遺產之一,使整幅畫更加配合中國傳統審美眼光。無論構圖還是含意,都比其餘三幅為佳。至於其他方面,顏色以黃紅為主,起引人注目之效;加上傳統筆法的祥雲,襯托出龍在天上飛翔的氣勢,亦表達了吉祥之意;字體端正慷慨,顏色分明,使人一目了然。惟可惜的是台灣版用繁體字(以上四圖乃來自台灣官網),而香港則用簡體字,可謂香港版美中不足之處。可將以上四圖與下方二圖比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