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章轉載自名叫「巴斯光年」的BLOG,本身沒有題目,我在修改文章時順道加上。本來這是一篇由作者男性第一身角度出發的「責難文」(請把文中的男生二字轉為「我」,女生二字轉為「妳」),但我認為,這種角度會較易令讀者誤會作者對女生有偏見,所以改由第三性別(可以是上帝的角度),由「責難」語氣轉為「教導」語氣。另外,本文章原有不少問題(如分段不清、病句),為加強文章組織、句子表達,嘗全文修改一次,希望原作者不要介意。
男生要預備好一切;
男生要體貼;
男生不能哭;
男生要EQ高,
給銳利的話刺傷心後還能夠笑著回應,因為女孩在耍脾氣;
男生要讚美女生,即使男生心情糟透;
男生要傾聽女生的心事,縱使男生心事重重;
男生要以雙手戰戰兢兢地呵護女生,
因為每個女生的心都是水晶做的,晶瑩剔透,很容易就碰傷摔碎;
男生要懂女生的口是心非;
男生要懂女生的沉默;
男生要懂女生的驕傲和矜持;
男生要忍受女生的狠毒;
男生要忍受女生的叫罵;
男生要運用智慧,用力思索女生責罵背後的涵義和心意;
男生要全心全力付出,縱使女生眼光還向著前方;
男生該張開雙臂,即使女生頭也不回;
男生要天天費盡心思,想辦法天天給女生驚喜;
男生要想破頭,迎合女生的喜好,安排每天到不同餐廳進膳,
到不同地點約會,看不同表演好能夠博女生一笑;
男生要溫柔地讓女生依靠著哭泣;
男生要體諒女生任性;
男生要有無止境的耐性;
男生該沒有自尊;
男生該擋下這片天;
男生該擋住風雨;
男生不該讓女生擔心;
男生不該喊累喊辛苦……
……女生懂嗎?
或許身高比較高,肌肉比較多,聲音比較低沉,但這不代表男生就是劣等生物,也不代表男生沒有心靈、沒有情緒,可以忍受以上種種。以上的「男生守則」,其實應該改為「情侶守則」,是情侶之間彼此尊重的共識。
女生能夠涼在一旁,充滿自我意識和自己的事情,凡事都為自己考慮。而男生在忙完自己的事情後,還要想約會地點,要開車騎車。縱使一整天精疲力竭,男生還要做完兩人之間應該一起做的事情,其間不能有情緒,沒有人體諒,不能展現脆弱一面。
男生只會在女生面前耍性子,因為女生是男生最親近的人,男生只會在女生眼前紅了眼眶,因為社會一直教育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。
為什麼女生不會出言安慰?為什麼女生竟然覺得噁心?楚楚動人的明眸才可以流淚嗎?要男生細心體會女生一切,而女生給過男生什麼?
男生一再徘迴,飄蕩在女生心口,一次次哀求苦求跪求,期望能夠知道女生水晶般的心靈裡頭到底裝的是什麼時,女生就開始冷戰,加上冷言冷語,還有沉默。
沉默。
為什麼要沉默?
難道女生認為,單靠水汪汪的明眸、呼吸時的胸口起伏,就能夠說盡心裡想說的事情、心情?男生只可以知道,女生只是耍脾氣而已。
口是心非?
既然女生想要的只是簡單的抱抱,那,為何要輕啟戰端?因為女生自以為藉著沉默,男生就該懂得些甚麼。
可是,女生懂男生嗎?當男生心事重重時,能不能夠換男生發個小牢騷?疲倦時,能不能也讓男生靠靠嬌小的肩膀?
有時候,女生是不是也能主動表達些什麼,不只是讓男生覺得自己一頭熱呢?別只讓男生聽到「該細心」、「該貼心」、「該這樣」、「該那樣」。因為男生也會有情緒崩潰而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,也有心靈萎靡的窘境。
也許男生天生認為,只有在女生面前才有能力撥開偽善軀殼,可以卸下名叫堅強的虛假面具,有勇氣露出沾滿淚滴的臉龐。
女生大概不知道,很多的爭吵、冷戰,只要向前一步對男孩說:「我懂,你為我所做的我都懂,你的愛我確實感覺到了,我愛你,你真的為我而好辛苦。」這幾句話就可以大大鼓勵、振奮男生的心。為什麼看到男生為自己精疲力盡的時候,就只會自個兒默默享受?
男生面對女生不願敞開心胸,甚或是無言沉默之時,是多麼的手足無措,女生知道嗎?面對那麼多沉默之後,還要面對女生批評:「不細心」、「不懂我心」,發火、任性、咆哮、惡言相向,陸續有來。
女生不細心去體會男生,為甚麼卻要求男生做到如此高規格?
為甚麼有空的時候不陪陪很愛妳的男友,反而跑去陪其他男生,說「我們沒甚麼」?知道男生也會吃醋嗎?為了怕讓女生受傷,男生其他的女性朋友已經很少連絡,女生知道嗎?
女孩子有女孩子談心的時候,為甚麼就沒辦法和男友談?為甚麼男生問女生有沒有心事、有沒有甚麼要說的時候都說沒有,到分手那一天就頭也不回走了,不然就爆出一堆平常打死也不說的奇怪理由?為甚麼要暗地裡扣分呢?為甚麼要覺得男生不在意自己呢?
沉默沉默沉默;
脾氣脾氣脾氣;
自私自私自私。
為甚麼總要到分手,才讓男生認識真正的女生?只是在蜜月期真心,誰不會?為甚麼不能一起度過難關、攜手面對各樣的挑戰?為甚麼總說下一個會更好,而總認為不是我的就不會是我的?
面對考驗才能夠磨煉愛情、精釀成熟。沒學會真愛,不斷輪迴,一直換男友仍舊只會找到空虛而已。
男生只想要個確定說法。
甚麼叫「做的很絕」?女生大概覺得,話說得明瞭叫「做的很絕」,所以寧願沉默。但是,當女生轉身離去、狠心拒絕時,男生看不到用像水晶般脆弱、一碰就碎的心,而只看到冷冰冰、血紅色的劊子手而已。
一刀一刀;
一次一次;
毫不留情;
讓男生淌血。
一眾女生舔著刀上的血,彼此說:「好啊,就是要這樣做啊,本來就該這樣對待男生。」
男生跪著、低姿態、沒尊嚴地求女生不要離去。電話裡說、MSN上說、簡訊裡也說、網誌上也說。女生就不接電話、不回簡訊、封鎖MSN、假裝沒看到留言和新文章。那時候女生的心,已經不是水晶作的,而是鐵打的,並且灌了水泥,無情得像沒有心肝一樣。
男生愛女生,需要的不是女生為男生撐回半片天,好使男生可以靠著女生潔白小腿,喝著飲料納涼看日出;而是簡單地向男生傾心吐意,不要讓男生一直猜。
女生啊!卸下自以為是,卸下「理所當然的他」吧!給男生多一點點體貼、一點點細心,而不是只管給命令,叫男生對自己細心體貼。其實,女生給男生的東西,真的很少。只需給一點點,就能讓男生有更大活力、動力去奔波辛勞。
女生不知道,給疲憊的男生一個吻、一句體貼的問候,對男生來說是多大的神蹟;因為男生會因此感覺到自己是存在、活著,並且有人愛著自己,所以會更加願意去付出。
對男生來說,女生這種默默的偉大付出,讓男生有更雄厚的胸膛以及粗壯的膀臂,替女生擋下風風雨雨,擋住壞人的刀劍槍棍,擋住任何閒言閒語。
為愛自己的愛人而死,男生──絕對願意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一向對於網路上關於愛情的文章,尤其是含有男女定位意識(例如說男生偏向犯某類型錯誤如粗心大意、女生偏向犯另一類錯誤如蠻不講理;男生對某領域如設計建築特別擅長、女生對另一個領域如烹調飲食特別擅長)內容的文章持中立態度。舉一個簡單的日常生活例子來說明一下:
有一回下課,我跟三男四女一起上館子吃飯。午飯後段,一女同學見我與另一位男同學還沒吃完,說:「奇怪,我聽說男生吃東西應該比女生快啊。」我心想:「嘿……又一名給男女定位意識洗腦的人。」為甚麼我會這麼想呢?
第一,從句意分析,每逢句子裡有「應該」、「大概」、「可能」等等表示不確定意思的字眼,該句子大多會變成模棱兩可、可圈可點。「你猜傑克能夠奪冠嗎?」「應該吧,他實力不錯。」其實回答的人並無直接回答問題,只是在耍太極而已。以剛才例子來說,「我聽說男生吃東西應該比女生快啊。」意思就是,「男生吃東西應該比女生快」,但也允許「男生吃東西比女生慢」的情況出現。吃東西的速度只有快和慢,這句話模棱兩可,兩個立場都沾一下邊而無自己的立場,算是廢話了。
第二,最重要的是,這個世界任何人都要吃東西,吃東西的速度都是可快可慢,換言之,根本不用分男女。
其實,男女定位的主旨,是用來指出整體上男女各自的大特性、大趨勢,其中必然有例外(甚至是為數不少的例外)存在,絕不能當金科玉律般崇拜,就像心理學並非精確科學一樣。而且很多時候,男女定位意識會不經意誤導讀者──本來某項特徵是人的共性,男女定位意識卻強把這項特徵,標籤為男生或女生才有的特徵。
總結來說,男女定位意識完全沒有用嗎?倒也不是,此意識能夠指出男女雙方各自的大特性、大趨勢;但因為箇中的例外實在太多,不夠準確,令效果不大。這就是我對男女定位意識抱中立態度的原因。
另外,也想說說戀愛文章的問題。我認為,其實做人道理跟戀愛道理根本大同小異。雖然當中的而且確會有微小的差異,但正確的待人之道,是不會因為不同情感類型(友情、親情、愛情)而變得相距甚遠,甚至相反。
以本篇文章為例,本篇文章的主旨,是說明男女之間溝通的重要,以及女生該多關懷男生、多由男生的角度出發等等。其實,要明白別人就得藉著真誠溝通,無論是戀人還是親人、朋友;要多點關懷的,亦不只是伴侶,親人、朋友一樣都希望別人關懷;多由別人角度出發,設身處地思考問題,也非戀愛的特殊技倆。也就是說,只要想對世上任何一人好,要做的事情都一樣;有分別的,只不過是溝通方式、關懷程度、視點角度等等不同而已,正如關懷戀人會比關懷朋友更親密一點,僅此而已。
這就說明,其實有關戀愛道理的文章跟平常談及做人道理、修心養性的文章是大同小異的。想談有質素的戀愛時,用不著故意去找戀愛道理文章,去找一些人生哲學的書本,其實都是一樣的。當然,看戀愛道理文章能夠當人生哲學的文章來看,倒過來,看人生哲學的文章也能夠當戀愛道理文章來看,也是有這種思域四通八達的人。
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
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
與星同行
還記得小時候,香港沒甚麼空氣污染,抬頭望天,一片爽颯的晴朗。起床時是藍澄澄的一片天,配上慢慢飄動的白雲;晚上天空則是清清楚楚的黑色,綴以一閃一閃的銀星。不像現在,無論是朝日還是夜晚,天空都給一層灰矇矇的塵埃罩著,模模糊糊的,看得人沒精打采。當然,想像小時候在晚上一邊數星星,一邊悠閒入睡也是沒甚麼可能的事。
不過,最近一本日本雜誌,竟然令我能夠重拾童年的回憶。大人の科学,一本非常獨特的科學雜誌,每期都有獨立的科學主題(例如機械、光學、化學等等),而且會找來該主題內研究不同領域的專家對談,內容輔以大量圖片(有漫畫式的解說連環圖!),令文章具有專業的深度之餘亦方便普羅大眾吸收,看來此雜誌非常著力向民間推廣科學知識。而且要特別說明一下,雖然這是探討科學的雜誌,但從內容觀察,此雜誌非常重視發展科學與保育大自然之間的平衡,而且此雜誌的用紙亦是循環再造紙,可以說明這一點。
不過要數此雜誌最大的特色,可說是每期附送,讓讀者自己裝砌的小玩意兒。這個小玩意兒與該期的主題有密切關係,例如該期雜誌是探討光學的話,小玩意就會是照相機、望遠鏡、萬花筒;探討機械原理的話,小玩意就會是迷你機械船、車、時鐘,等等。這個小玩意的作用,就是令讀者能夠具體、簡單地明白書中所講的科學原理;而且這些小玩意有時候一點也不「小」,裝砌之後體積會比較大,加上能夠真真正正運用於現實(像現在的第九期),令讀者能夠明白科學原理之餘,也可以享受完成小玩意並能夠實際運用的成功感。
介紹過大人の科学基本背景資料之後,就來說說為甚麼此雜誌能夠令我重拾童年時回憶。原因就是,大人の科学第九期的主題,正正就是宇宙與星空,所以本期附贈的小玩意,是一個外形極具天文儀器味道的星空投射器。請觀看以下的圖片:






圖中那個黑漆漆、頂著一個十幾面立方體的東西就是星空投射器了,效果很漂亮吧?所以在十九期大人の科学之中,本期的銷售量遠高於其他期數。我覺得在製作這個小玩意時,或多或少可以感受一下基督教的上帝創造宇宙時的感覺。港幣250元就可以當一次小上帝,划得來、划得來!
常人普遍認為,大概情侶常常吃的燭光晚餐已經夠浪漫了吧?昨天我發現原來還有比這更浪漫的──那就是「星光晚餐」!小玩意製成之後,剛巧父母跑到雲南旅行,笨蛋老弟又不在家,於是晚上就把家中的燈、電視、電腦螢幕諸如此類會發光的電器統統關掉,然後享受一頓在一萬顆星照耀之下的星光晚餐。當時我身穿黑色裇衫,許多星星投射到身上,俯下頭看看,哇塞!彷彿自己的身體亦成為了無邊無際的宇宙,掛上了數不清的星星。原來人的身體的而且確就是一個小宇宙!可惜因為手提電話拍照鏡頭質素有限,未能拍下當時的情景。但是,那一頓與星相邀的晚飯,已經深深印在我腦中,終身難以忘懷。
能夠附送質素令人滿意的小玩意,深入淺出讓人明白科學原理,有時候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創意跟誠意。老實說,我希望大家能夠把花在十本香港垃圾娛樂八卦雜誌的金錢,用來買一本像大人の科学這般有內涵、有質素、有趣味的雜誌,這樣的話實在有意義得多了。
附件:大人の科学第九期官方網址
http://otonanokagaku.net/magazine/vol09/index.html
不過,最近一本日本雜誌,竟然令我能夠重拾童年的回憶。大人の科学,一本非常獨特的科學雜誌,每期都有獨立的科學主題(例如機械、光學、化學等等),而且會找來該主題內研究不同領域的專家對談,內容輔以大量圖片(有漫畫式的解說連環圖!),令文章具有專業的深度之餘亦方便普羅大眾吸收,看來此雜誌非常著力向民間推廣科學知識。而且要特別說明一下,雖然這是探討科學的雜誌,但從內容觀察,此雜誌非常重視發展科學與保育大自然之間的平衡,而且此雜誌的用紙亦是循環再造紙,可以說明這一點。
不過要數此雜誌最大的特色,可說是每期附送,讓讀者自己裝砌的小玩意兒。這個小玩意兒與該期的主題有密切關係,例如該期雜誌是探討光學的話,小玩意就會是照相機、望遠鏡、萬花筒;探討機械原理的話,小玩意就會是迷你機械船、車、時鐘,等等。這個小玩意的作用,就是令讀者能夠具體、簡單地明白書中所講的科學原理;而且這些小玩意有時候一點也不「小」,裝砌之後體積會比較大,加上能夠真真正正運用於現實(像現在的第九期),令讀者能夠明白科學原理之餘,也可以享受完成小玩意並能夠實際運用的成功感。
介紹過大人の科学基本背景資料之後,就來說說為甚麼此雜誌能夠令我重拾童年時回憶。原因就是,大人の科学第九期的主題,正正就是宇宙與星空,所以本期附贈的小玩意,是一個外形極具天文儀器味道的星空投射器。請觀看以下的圖片:






圖中那個黑漆漆、頂著一個十幾面立方體的東西就是星空投射器了,效果很漂亮吧?所以在十九期大人の科学之中,本期的銷售量遠高於其他期數。我覺得在製作這個小玩意時,或多或少可以感受一下基督教的上帝創造宇宙時的感覺。港幣250元就可以當一次小上帝,划得來、划得來!
常人普遍認為,大概情侶常常吃的燭光晚餐已經夠浪漫了吧?昨天我發現原來還有比這更浪漫的──那就是「星光晚餐」!小玩意製成之後,剛巧父母跑到雲南旅行,笨蛋老弟又不在家,於是晚上就把家中的燈、電視、電腦螢幕諸如此類會發光的電器統統關掉,然後享受一頓在一萬顆星照耀之下的星光晚餐。當時我身穿黑色裇衫,許多星星投射到身上,俯下頭看看,哇塞!彷彿自己的身體亦成為了無邊無際的宇宙,掛上了數不清的星星。原來人的身體的而且確就是一個小宇宙!可惜因為手提電話拍照鏡頭質素有限,未能拍下當時的情景。但是,那一頓與星相邀的晚飯,已經深深印在我腦中,終身難以忘懷。
能夠附送質素令人滿意的小玩意,深入淺出讓人明白科學原理,有時候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創意跟誠意。老實說,我希望大家能夠把花在十本香港垃圾娛樂八卦雜誌的金錢,用來買一本像大人の科学這般有內涵、有質素、有趣味的雜誌,這樣的話實在有意義得多了。
附件:大人の科学第九期官方網址
http://otonanokagaku.net/magazine/vol09/index.html
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
無限循環
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故事,暫時轉貼在此,待有空之時再分析。
一九四五年某天,克力富蘭的孤兒院出現了一名神秘女嬰,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。她孤獨地長大,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。
直到一九六三年,她莫明其妙愛上了一名流浪漢,情況才變得好起來。可是好景不常,不幸事件接二連三發生。首先,當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,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。其次,她在醫院生小孩時,醫生發現她是雙性人,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。為了挽救她的生命,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,「她」變成了「他」。最不幸的是,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人綁走了。這一連串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,最後流落到街頭,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。
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天,他醉熏熏走進了一間小酒吧,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,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夥計。酒吧夥計很同情他,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「他」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。唯一條件,是他必須參加夥計他們的「時間旅行特種部隊」。
他們一起進了「時間飛車」。飛車回到六三年,夥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。流浪漢莫明其妙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,并使她懷孕了。夥計又乘「時間飛車」前行九個多月,到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,并用「時間飛車」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,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裏。然後再把稀裏糊塗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,并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「時間旅行特種部隊」。
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後,生活走回正軌,逐漸在特種部隊裏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。有一次,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,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,化裝成酒吧夥計,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。
一九四五年某天,克力富蘭的孤兒院出現了一名神秘女嬰,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。她孤獨地長大,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。
直到一九六三年,她莫明其妙愛上了一名流浪漢,情況才變得好起來。可是好景不常,不幸事件接二連三發生。首先,當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,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。其次,她在醫院生小孩時,醫生發現她是雙性人,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。為了挽救她的生命,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,「她」變成了「他」。最不幸的是,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人綁走了。這一連串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,最後流落到街頭,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。
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天,他醉熏熏走進了一間小酒吧,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,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夥計。酒吧夥計很同情他,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「他」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。唯一條件,是他必須參加夥計他們的「時間旅行特種部隊」。
他們一起進了「時間飛車」。飛車回到六三年,夥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。流浪漢莫明其妙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,并使她懷孕了。夥計又乘「時間飛車」前行九個多月,到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,并用「時間飛車」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,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裏。然後再把稀裏糊塗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,并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「時間旅行特種部隊」。
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後,生活走回正軌,逐漸在特種部隊裏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。有一次,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,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,化裝成酒吧夥計,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。
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
眼罩
前天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口試,亦是學校考試最後一天。試後跟預先約定的同學午膳,言談甚歡。二時許與之告別,隻身到「香港秋葉原」旺角買眼罩。
為甚麼要勞師動眾到旺角買眼罩?因為這個眼罩是動漫周邊商品,在集所有店鋪類型於一地的旺角找尋最方便,而且之前亦只見旺角有售賣(其實是因為我平常都不走到街上見識見識)。
我喜歡動漫畫、電影的周邊商品。因為這些周邊商品,能夠隨時勾起人對於該電影、動漫畫的回憶,使人不忘其蘊含的意義。除此之外,誕生於螢幕、紙張上的平面影像,藉此踏入大家身處的三次元空間,與「人」的關係更加親密,令生活加添一種電影、動漫畫才有的超現實元素;反之亦令該電影、動漫畫更有實在的感覺,伸手可觸而非遙不可及。
但相比起電影海報、動漫畫宣傳畫集等等純觀賞用途的物件外,我更喜歡有實用價值而能長久保存的產品。舉個例子,動漫畫周邊商品一定有一種印上動漫畫腳色的記事本,雖然具實用價值,但可惜這種物件寫完就沒,不可循環使用,而且時間一長紙質依然會變黃,所以我不會購買。或者有人會說:「把它好好收藏不就好了?」這樣做的話卻又失去實用價值了。又如動漫畫角色造型的娃娃,可保存時間的而且確比較長,然而最多只能夠放在床頭擺擺看看,晚上陪你入睡而已,似乎距離「實用」二字還差得遠。
那麼我侃侃而談,到底曾經買過甚麼囂張的玩意,令他對電影及動漫畫周邊商品有如此感興?其實到目前為止,我買過的周邊商品只有兩三件,例如《星球大戰》的激光劍、《魔戒》的The One Ring(即電影中黑音魔君索倫佩戴的至尊魔戒)、以及剛剛買下的眼罩。《星球大戰》的激光劍可觀賞、可供玩樂,可是沒有「實用價值」,也算是我自打嘴巴的證據……不過,《魔戒》The One Ring可真是完完全全符合我對周邊商品的三樣要求!首先,「他」由925純銀製成,可以長時間保存良好;另外,「他」雖然是一隻簡樸的純銀戒子,可是在表面卻以激光刻上具美感的精靈文字;最後,「他」確確實實是一件能夠穿在手指上的首飾。結合以上三樣特徵,完完全全符合「可長時間保存」、「可供觀賞」、「實用」三樣要求。

The One Ring全貌。
至於新買的眼罩,當然也符合這三個要求,而且樣子還有點搞笑:
為甚麼要勞師動眾到旺角買眼罩?因為這個眼罩是動漫周邊商品,在集所有店鋪類型於一地的旺角找尋最方便,而且之前亦只見旺角有售賣(其實是因為我平常都不走到街上見識見識)。
我喜歡動漫畫、電影的周邊商品。因為這些周邊商品,能夠隨時勾起人對於該電影、動漫畫的回憶,使人不忘其蘊含的意義。除此之外,誕生於螢幕、紙張上的平面影像,藉此踏入大家身處的三次元空間,與「人」的關係更加親密,令生活加添一種電影、動漫畫才有的超現實元素;反之亦令該電影、動漫畫更有實在的感覺,伸手可觸而非遙不可及。
但相比起電影海報、動漫畫宣傳畫集等等純觀賞用途的物件外,我更喜歡有實用價值而能長久保存的產品。舉個例子,動漫畫周邊商品一定有一種印上動漫畫腳色的記事本,雖然具實用價值,但可惜這種物件寫完就沒,不可循環使用,而且時間一長紙質依然會變黃,所以我不會購買。或者有人會說:「把它好好收藏不就好了?」這樣做的話卻又失去實用價值了。又如動漫畫角色造型的娃娃,可保存時間的而且確比較長,然而最多只能夠放在床頭擺擺看看,晚上陪你入睡而已,似乎距離「實用」二字還差得遠。
那麼我侃侃而談,到底曾經買過甚麼囂張的玩意,令他對電影及動漫畫周邊商品有如此感興?其實到目前為止,我買過的周邊商品只有兩三件,例如《星球大戰》的激光劍、《魔戒》的The One Ring(即電影中黑音魔君索倫佩戴的至尊魔戒)、以及剛剛買下的眼罩。《星球大戰》的激光劍可觀賞、可供玩樂,可是沒有「實用價值」,也算是我自打嘴巴的證據……不過,《魔戒》The One Ring可真是完完全全符合我對周邊商品的三樣要求!首先,「他」由925純銀製成,可以長時間保存良好;另外,「他」雖然是一隻簡樸的純銀戒子,可是在表面卻以激光刻上具美感的精靈文字;最後,「他」確確實實是一件能夠穿在手指上的首飾。結合以上三樣特徵,完完全全符合「可長時間保存」、「可供觀賞」、「實用」三樣要求。

The One Ring全貌。
至於新買的眼罩,當然也符合這三個要求,而且樣子還有點搞笑:
朋友
話說今天為了列印歌詞供日後分析之用時,到「蘋果書局」走了一趟。「蘋果書局」是馬鞍山裡著名的書局(其實平時叫文具店比較適當,但暑假時段確實也有包辦馬鞍山各大中小學的書本買賣)。馬鞍山市中心有四大屋村:我居住的耀安、恆安、頌安、新港城,此書局就位於通往四大屋村四條道路的匯集點。店鋪面積不大,甚至在內裡走動可以說是有點狹逼,但是店東與店員非常親切,服務態度誠懇,而且買賣絕少失誤,比起馬鞍山內其他書局實在優勝得多,亦廣受馬鞍山居民歡迎。
進入書局後,見到一名印巴藉人士正在櫃台結帳。補充一點,香港果然是國際都會,全港十八區各地政府規管的屋村都有印巴藉人士,耀安村當然少不了。印巴藉人士語言方面有一項特徵,就是跟香港人打招呼或搭訕時,開口第一句,一定是用調子不太準但發音正確的廣東話說:「朋友,你好嗎?」
其實,正在結帳這位印巴藉人士在耀安村裡頗為著名,只因為他經常「擺地攤」,賣些甚麼跌打酒、印度神油等等外敷藥品,眾人都稱之為「馬鞍山油王」。不過,這位印巴藉人士喜歡發表偉論,說話時又喜歡連珠炮發,「有佢講無人講」。結帳時剛好他正在跟店東討論事情(我都聽不清楚,因為印巴藉人士話說得太快了),店東似乎也聽不清楚他到底在說甚麼東西,但店東也知道「油王」的性格比較自我,不願逆他的意思,唯有一路唯唯諾諾順著他的話,一邊模仿印巴藉人士說廣東話的腔調說:「係既,朋友」、「係既,朋友」。
待「油王」離開後,就輪到我列印文章。誰料此時店東竟然繼續模仿印巴藉人士說廣東話的腔調,跟在下說:「有咩可以幫到你呢,朋友?」我即時心神領會,咧嘴而笑,以「印巴式廣東話」回答店東說:「朋友,我想列印文章啊朋友。」原來蘋果書局的店東這麼好玩,我到今天才知道哩!正當調校電腦文章檔案的格式時,有一位女學生來櫃台結帳,店東仍然用「印巴式廣東話」跟她說:「等一等啊朋友……」我在旁邊實在不能自已,忍俊不禁,嘴吧掛上和店東一樣的笑容。
列印完畢,10元正。結帳後轉身離開,我不忘跟店東說一句「再見啦朋友。」店東亦回應:「再見啦朋友!」我帶著幾聲哈哈,步出門口。
進入書局後,見到一名印巴藉人士正在櫃台結帳。補充一點,香港果然是國際都會,全港十八區各地政府規管的屋村都有印巴藉人士,耀安村當然少不了。印巴藉人士語言方面有一項特徵,就是跟香港人打招呼或搭訕時,開口第一句,一定是用調子不太準但發音正確的廣東話說:「朋友,你好嗎?」
其實,正在結帳這位印巴藉人士在耀安村裡頗為著名,只因為他經常「擺地攤」,賣些甚麼跌打酒、印度神油等等外敷藥品,眾人都稱之為「馬鞍山油王」。不過,這位印巴藉人士喜歡發表偉論,說話時又喜歡連珠炮發,「有佢講無人講」。結帳時剛好他正在跟店東討論事情(我都聽不清楚,因為印巴藉人士話說得太快了),店東似乎也聽不清楚他到底在說甚麼東西,但店東也知道「油王」的性格比較自我,不願逆他的意思,唯有一路唯唯諾諾順著他的話,一邊模仿印巴藉人士說廣東話的腔調說:「係既,朋友」、「係既,朋友」。
待「油王」離開後,就輪到我列印文章。誰料此時店東竟然繼續模仿印巴藉人士說廣東話的腔調,跟在下說:「有咩可以幫到你呢,朋友?」我即時心神領會,咧嘴而笑,以「印巴式廣東話」回答店東說:「朋友,我想列印文章啊朋友。」原來蘋果書局的店東這麼好玩,我到今天才知道哩!正當調校電腦文章檔案的格式時,有一位女學生來櫃台結帳,店東仍然用「印巴式廣東話」跟她說:「等一等啊朋友……」我在旁邊實在不能自已,忍俊不禁,嘴吧掛上和店東一樣的笑容。
列印完畢,10元正。結帳後轉身離開,我不忘跟店東說一句「再見啦朋友。」店東亦回應:「再見啦朋友!」我帶著幾聲哈哈,步出門口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