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

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速記

  火炭原本是香港著名的工業村之一,但近年香港許多為了減低成本的工業都已經北上去了,餘下駐守的就只有輕工業諸與食品加工、汽車修理等等,這就令大量的工業大廈空置起來。雖然如此,香港一群靈活的藝術家,看準了工業大廈低廉的租金和偌大的空間,以及周邊的套設施,選擇在火炭落地生根。十年來,藝術家歷盡辛,默默地付出,共同搭建起一條有聲有色的藝術村來(另一個著名工業村觀塘亦如是)。

  可悲的是,當火炭工業村成功轉型為藝術集中地時,卻面臨著逼遷的危機。正因為成功轉型,政府有意活化工業大廈,打造成全新的面貌,但這樣一來,以炒賣聞名於世的香港地產商,又怎會放過如此賺錢良機?屆時大廈租金勢必越炒越高,最終會導致藝術家無力支付高昂租金,然後黯然離場。去到火炭其中一棟工作室最密集的工業大廈大堂門口,那兒正有攤檔宣告藝術村正在面臨這樣的危機,令我回想起以上所說的,亦是一兩年前星期幾檔案的內容。

  不過,既然來到這裡,那就先放下擔憂,好好體驗一下這一趟藝術的旅程。今天的行程其實很緊趕,因為縱然時間有5個小時,但因為工作室實在太多了,所以只能加緊腳步,盡力瀏覽。

  我的藝術知識,就只有一本「美學是甚麼?」的厚度。顧名思義,這是簡述東西方美學史以及概括基本學概念的美學入門書藉。雖然對藝術就只有最基礎的認識,但畢竟文學、哲學、藝術三者相近,藝術知識上的不足之處,就由其餘兩個知識範疇補足吧。

  不知道為甚麼,一聽到「藝術家」三個字,腦海中就會立即聯想起披頭散髮、不修邊幅、衣衫襤褸、口袋有洞(沒錢)、形容枯槁、性格乖戾、行為怪誕等等的形容詞。我猜這是自古以來對藝術家的誤解。我相信藝術家中固然有此等人,但畢竟只佔少數。雖然藝術家常常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,可是這並不代表藝術家都必定得是怪裡怪氣的傢伙。他們只是受過訓練,有方法去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罷了。其實現在細心想想,藝術家之所以流傳著這樣的乞丐形象,可能是有原因的。第一,人類的創造力具有翻天倒海的破壞性質(創造即破壞,某些東西建立了,必然會有某些東西消失,反之亦然),換句話說,藝術家的存在必然會危害到那些既得利益者。第二,大部分人對未知的事情總是恐懼大於好奇,偏偏藝術家的思路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。第三,藝術家不大重視金錢的觀念。無論怎樣也好,耳聽三分假,想知道藝術家長甚麼樣子,得親自去看看才行,不能偏聽流言。

  每位藝術家的工作室,理所當然各有特色。有三個給我印象很深刻:第一個工作室在偌大的空間中用木材搭起兩層高的高台,第一層是類似於酒吧枱的設計,方便與朋友聊天,不過吧枱背後放在架上的不是酒而是書。旁邊的就是工作桌了。工作桌再旁邊的是上二樓的木梯。二樓放了一張椅子,居高臨下,我能想像坐在那兒看書時,那種有自己空間的隔離感與無懼外界騷擾的安全感。整個設計把吸收、交流、輸出知識融為一體,井井有條,所以我很喜歡這個工作室。第二個工作室比較有外國木工房的簡約味道,最棒的設計是那扇用整片透明厚膠片作門身,以及用木材製成的門,門腰裝了一個小架,放了幾支白板筆與板刷,有甚麼想法可以立即寫在門上。第三個工作室儼如資料庫,有一面牆用作書架,由地下到天花板都是塞滿了書。另外這個個工作室起了一個類似舞台的台,舞台上的兩側也立了兩個塞滿影碟的書架。這個工作室的主人很有幽默感,牆上掛了幾幅有中文字幕的手繪電影擷圖,圖畫的手繪質感翻新了電影鏡頭的感覺,獨立的畫面擷圖也突出了字幕令人反思的力量。

  不過,縱然各個工作室都有著不同的意趣與風格,但有兩點則是共通的。其一是常常會嗅到燒豬與燒鵝的香味,這是因為該工業大廈有煤氣設施,所以會有燒臘加工的工廠。第二點是每個藝術室都能夠將工業大廈的事物融入藝術之中。工作室裡常常殘留著一些工廠的裝修,例如廉價的牆身瓷瓦、陳舊的鐵窗框與鐵線玻璃等等,縱然有濃厚的工廠風味,卻跟工作室的藝術裝潢與氛圍毫不違和,這當中很有點意思。不知道這是藝術的本質,使人從新的角度,重新體驗陳舊的事物;或是藝術氛圍的感染力,賦與陳舊事物以簇新意義,還是兼而有之,兩者並行?或許這根本是一體的兩面,互為因果的關係吧。

  柏拉圖認為,人類應該將藝術逐出人文伊甸之外,並指責藝術乃幻影中之幻影,大概是從藝術會令人沉溺虛妄的角度出發。柏拉圖乃西方大哲,其思想被譽為「西方整個現代哲學架構,全都只是柏拉圖思想的註腳而已。」由此可見其不可企及的偉大之處。儘管如此,他對藝術的觀點卻似乎過於嚴苛。而且悠長的歷史也證明了,人類是需要藝術的。人類終極意義的三個面向:真、善、美,真即科學、善即道德、美即藝術。單純追求表面的美(這好像叫做耽美……待求證)而將之與真、善割裂,固然會使人虛妄迷失,但我認為真正的藝術,無論如何也起碼包含其餘兩方面的任一範疇。如同物理力學一樣,人類的生活有著慣性,人類自身的心靈也有著墮性,兩者結合,最終會令人的精神異化墮落,使人由「生物文化層」、「價值層」跌回「生物邏輯層」。所以,我們需要藝術的刺激,令我們由新的角度觀照萬物,讓思想上善若水,免陷於老套頑固的習慣輪迴之中。藝術,總帶給我們全新的驚喜,同時也證明了,生命是有無限的可能。

  啊還有,順帶一提,這次參觀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,也是為了下星期的MaD,做好開放心靈的思想準備。

沒有留言: